李棟山,又稱李崠山,位於桃園復興鄉與新竹尖石鄉分界上,H1,913M,一等三角點,小百岳#028,是北部地區熱門登山路線。基點處有一古堡,僅餘城門及四周城牆,歷來古堡有兩條出入口,一是由新竹尖石鄉那羅村經宇老至李棟山莊登頂,一是自桃園縣復興鄉三光村步行登頂,沿途風景秀麗清幽。登頂有股涼意,清風徐來,暑氣盡消,留給人多遐思!
學生時代,走過一次李棟山,是從復興鄉三光村進入,101年從尖石鄉宇老部落進入,這一次走相同路線。我們22人搭乘一部中巴,05:30從嘉義出發,在二高竹東交流道下高速公路,接竹120線道(部分路段與台三線共用),往橫山、內灣、尖石,約在竹120縣道19.3K左轉竹60線上山,沿途經過那羅、宇老等部落。
過了內彎後,沒多久,來到「天然谷遊憩區」,係以當地溪流谷地建起溫泉遊憩區,內有鱘龍魚養殖區,有大至米長,觀之驚人,這種遠古魚類,食之美味,餘香繞樑不忘,老饕之所愛!遊憩區有一很大泡湯池,到達時,時間尚早,約08:50,但已有不少早起的鳥兒嬉戲其中,自得其樂,取景拍照後,繼續旅程!
在識途老馬的司機介紹下,我們停於一上坡轉彎展望處,下眺內彎,歷歷在目,如在左近,以長鏡頭觀之,竹60線蜿蜒經過,房舍聚集,自成部落,清晰可見。眾家英雄好漢,大小鏡頭齊放,品頭論足一番,為二天行程製造好的開始!離開此展望點後,又在宇老觀景台(約在竹60線21K)稍作停留,留下另一禎下眺畫面!
然後回駛,在竹60線20.5K處接馬美道路前往李棟山(有兩處轉彎,路面上皆有「往李棟山」指標,中巴宜採尖石鄉進入第一個轉彎左轉進入)。行至馬美道路4.6K處有一停車場,路旁有「李棟山戰役浮雕(原住民與日警廝殺圖)」,即是李棟山新建步道登山口。若續前行,馬美道路5K處為李棟山 莊。我們下車瞻仰此浮雕圖,緬懷感傷一陣,拍照存證後,舉步上了步道,邁向今天最重要的行程。
李棟山新舊步道指標清楚,每一岔路都豎有標距柱,雖有很多岔路,但順指標前行,不虞迷路!自浮雕處登山口登頂李棟山(即李棟山古堡),步道長2,031M;自李棟山古堡下行李棟山 莊,步道長1,400M。觀之,即可瞭解,自李棟山莊上登李棟山較陡峭,自浮雕處登山口上行,路程較平緩,但沿路有不少小徑,皆可直上,時間相差無幾。新舊步道上行約一小時,下行45分鐘足矣!
李棟山山頂的古堡是清朝李棟將軍來台撫蕃而建,民國1年,日軍重建古堡為大砲陣地,意圖鎮壓抗日的泰雅族人,歷經多次戰役,泰雅原住民死傷慘重,如今僅餘古堡的斷垣殘壁及斑斑彈痕,在荒城歲月中訴說滄桑往事。從古堡可眺望雪山、大霸尖山 、南湖大山等壯麗山容,但大部分時間登頂,都是雲霧濛濛,好似控訴這一段侵略者製造的血腥史。
登頂李棟山,大約花了一小時,在途中平台休息午餐,然後登頂,全隊集合整裝合影後,緩步下李棟山莊。一路下坡,部分路段極陡又滑,但紮有繩索,藉以輔助。下行途中,不時傳來尖叫聲,想來有人滑倒,有人緊張。不過,沒關係,站起來,屁股拍拍,再走!遠遠的,我們看到了李棟山莊!
高齡89歲的李棟山莊莊主朱萬鶴老先生熱誠接待我們,熱茶一杯,表達歡迎之意;臨走前,當然要感謝一下!幾十年的歲月,從轉戰四方到身處深山,從荒郊野外到馬美道路經過,從登山步行到搭車隨緣,道來欷噓!我們又見證了「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謝!」李棟山莊「萬鶴樓」,是此行最深的追憶!
離開李棟山莊後,車子直接開入泰崗,試吃水蜜桃,大家都很高興,或許還沒有人一次吃一顆這麼大的水蜜桃,而且未剝皮就咬著吃,吃相一流!進了新光部落,來到百年教堂,留連一番,然後上核桃步道,還意猶未盡下,中巴已開入鎮西堡,來到比魯民宿,為明天鎮西堡神木群預做準備!今晚,當然開懷,酒足飯飽,再來一顆水蜜桃;夜深了,互道明天見,又是睡到自然醒的一天!
抵達內灣!
天然谷
途中買滷味!
途中展望
宇老觀景台展望
李棟山新步道起點!
登頂李棟山!
李棟山莊
新光百年教堂
核桃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