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獅爺,又稱風獅、石獅爺、石獅公、石敢當,日本、琉球稱「シーサー」,是閩南、粵東、臺灣安平、琉球群島等地設立在建物的門或屋頂、村落的高台等處的獅子像,用來替人、家宅、村落避邪化煞。琉球國時代由明朝移居琉球的閩人三十六姓傳到沖繩,沖繩名稱的「シーサー」是由琉球語沖繩方言發音的「獅子」而來。
本次金門七天行,計畫隨機尋找風獅爺,並未刻意逐一對稿,完全是率性為之。依據「維基百科」、「金門觀光旅遊網」及網路上資訊,整理成風獅爺相關資訊,對金門風獅爺有一個初步認識。風獅爺之設置大抵分為「屋頂風獅爺」與「村落風獅爺」。「屋頂風獅爺」是因為設立在居家的屋頂上而得名,多半為鎮邪之用,有些在獅背上騎有武士,彎弓拉箭。「村落風獅爺」多座落在村莊四周的風口,作為鎮風煞、祭煞、剋制蟻害、護風水與破解村落犯沖等。
由於東北季風旺盛,福建南部的居民就設立鎮風的辟邪物來鎮風驅邪,最多的鎮風辟邪物就是風獅爺。根據金門縣政府的統計,現存的風獅爺共有68座:金沙鎮風獅爺41尊、金寧鄉風獅爺8尊、金湖鎮風獅爺13尊、金城鎮風獅爺6尊。其造型推測是由廟宇門口的石獅形象演變而來,獅子為萬獸之王,自漢朝引進獅子之後,獅子的形象就用作辟邪招福的辟邪物(又稱厭勝物)。
在唐朝時金門是個草木豐富的島嶼,隨著元朝開始伐木製鹽、經歷各朝代戰亂後,林木逐漸消失殆盡,加上強勁的東北季風肆虐,整座島嶼飛沙走石,因此先民從泉州、漳州引入石獅辟邪的信仰,在聚落或風大之地設置風獅爺,希望風獅爺能夠防風鎮煞,形成當地的特殊信仰文化,更成為金門的守護神。
原本用於防風的風獅爺,因十分靈驗,開始有了不一樣的庇祐功能,鎮水患、防路沖、擋宅沖、剋蟻害等等,甚至牛隻走失或遭小偷,向風獅爺祈求都能夠找回,當地居民為了感謝風獅爺,會為風獅爺製作謝袍、祭拜供品,不禁讓風獅爺增添了幾分神秘、生動的故事。
以後風獅爺功能更大,或許是穿鑿附會的效果,也可能是稗官野史、道聽塗說,演變至今日,民間傳聞風獅爺有「平安」、「招財」、「避邪」、「加冠功名」四大功能。在莒光樓一樓展示區,「平安風獅爺」握持斧頭,「招財風獅爺」握持古錢、「避邪風獅爺」握持巾帶、「加冠功名風獅爺」握持彩球。可據此作一分別,也對風獅爺的現代功能有所瞭解。
在金門尋訪風獅爺時,只要多加留意風獅爺的姿態是直立或蹲踞、仔細看臉部的表情、脖子的掛飾,或是觀察風獅爺手中的握持物,會與在地居民祈求的重點相連結。再看看風獅爺的性別,若兩腳間有葫蘆或明顯器官的是雄性風獅爺,持有彩球、彩帶的則是雌性,這些細節觀察都是增加尋找風獅爺的樂趣。另外,金門有多處小店,販賣104尊風獅爺的撲克牌(兩副,54*2=104),可以參考。
一下飛機,先在機場看到現代化風獅爺,隨著鐵馬環島,首先看到的是馬山附近風獅爺,在環島北路見識到瓊林「北風獅爺」。從大膽島回來後,騎機車前往金城鎮做最後巡禮,看到了陳景蘭洋樓附近的風獅爺,然後是鑲入瓊林蔡氏家祠後面牆壁的國定古蹟風獅爺,及金門高粱酒史館(葉華成古厝)附近的風獅爺,離開北山古洋樓時路邊又看到一尊。最後一天,在西園見到列入83年特種郵票《金門風獅爺》中四大主角之一的「明星風獅爺」;回到山外前,山外外面看到一尊,在山外住了多天,一直未注意,這一尊也算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來金門,騎鐵馬逛街是一種享受,尋找風獅爺蹤跡,當作大地遊戲,也是一種對歷史的瞭解,走過歷史,當作借鏡,就是人生!
▲莒光樓一樓展示區,風獅爺功能:平安、招財、避邪、加冠功名!
▲叮叮單車民宿風獅爺擺飾品
▲馬山觀廁所附近風獅爺
▲馬山觀廁所附近風獅爺
▲馬山觀廁所附近風獅爺
▲瓊林北風獅爺
▲烈嶼鄉三層樓餐館風獅爺賣品
▲陳景蘭洋樓附近風獅爺
▲陳景蘭洋樓附近風獅爺
▲蔡氏家祠後面鑲在牆壁的風獅爺(國定古蹟)
▲蔡氏家祠後面鑲在牆壁的風獅爺(國定古蹟)
▲蔡氏家祠後面鑲在牆壁的風獅爺(國定古蹟)
▲莒光樓展示用風獅爺
▲金門高粱酒史館附近的風獅爺
▲金門高粱酒史館附近的風獅爺
▲金門高粱酒史館附近的風獅爺
▲金門高粱酒史館內蹲地的風獅爺
▲離開翟山坑道後,途中發現的風獅爺!
▲離開翟山坑道後,途中發現的風獅爺!
▲離開翟山坑道後,途中發現的風獅爺!
▲離開北山古洋樓,途中發現的風獅爺
▲離開北山古洋樓,途中發現的風獅爺
▲西園鹽場的「明星風獅爺」
▲西園鹽場的「明星風獅爺」
▲西園鹽場的「明星風獅爺」
▲山外風獅爺
▲山外風獅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