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進入浸水營古道,印象中已是921地震前,在朋友一聲么喝下,大有「勘查古道」的架式;96年合併都蘭山行程,再走一次浸水營古道。以後又走了幾次,直到八八水災重創林道才沒有再進去,幾年來,翻遍資料,發現林道不知何時又通了!最近有一些登山社團,將浸水營古道與阿朗壹古道合併成二日行程,是一種好方式。在大漢林道(屏198縣道)23.5K下車,步行15.4公里,約六小時,從台東的新姑仔崙吊橋出來,可以再步行或搭車至加羅板部落。浸水營古道兩邊是屏東枋寮與台東大武,是最南邊的「橫貫公路」!大武附近有南迴鐵路古莊車站、金龍湖、大武國家步道等景點。
浸水營古道是清代通往花東宜八大古道之一,又稱三條崙古道。從屏鵝公路(台一線)屏東枋寮水底寮彎入產業道路,途經玉泉村、崁頭營、歸化門越過中央山脈後,終點在台東大武,古道長度約47公里左右,公路局正式編號為「屏198縣道」。西段部分大多經由枋寮新開村附近的「大漢山林道」上山,為國軍大漢營區所闢建,車輛可通行至林道23.5公里「大樹林」處,與原古道會合。東段部分則正式規劃為「浸水營國家步道」,長約15.4公里,車輛不可通行,國家步道海拔落差介於200M~1,450M之間,可以遠眺南北大武山。沿途人文遺址包括有「浸水營日警駐在所」、「浸水營清代營盤址」、「出水坡遺址」、「姑仔崙舊社」等。
05:30嘉義集合後,經二高,在南州下交流道,接上屏鵝公路(台一線),台一線430.6K左轉接屏132縣道(往火化場)。一路順指標到達大漢林道23.5K處,下車整裝後,進入浸水營國家步道,開始15.4K的步程,估計步行4~6小時,抵達新姑仔崙吊橋。屏132縣道已經整建為寬敞馬路,深入後在歸崇社區視指標右轉,然後一路爬升至H1,450M的登山口。登山步道也大幅度整理,過去瘦小稜脈已不可見,取而代之的是超級豪華登山步道。過去曾經有越野自行車進入,登山口豎有禁止進入標示,使浸水營古道成為徒步者的天堂!
08:40到達登山口,整裝後,08:52起行,此處H1,450M,頗有涼意,一路生態盎然,相思樹林立,樹上寄生幽蘭處處,枝葉四射,老樹搔首弄姿,各具神韻,顛倒眾生,若有樹妖,當以此為首!樹下通過,仰首觀瞻,遠眺近觀兩相宜,眾生高談闊論,談天說地,只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初時,以均速三公里速度前移,以前的瘦稜危路都已不見,產業道路型的步道走來順心如意,應歸屬國家級步道。經過「州廳界」、「浸水營營盤、浸水營駐在所遺址」,在一涼亭短暫休息,整補後續行。11:44抵達9.5K的「清代出水坡營盤、出水坡駐在所」休息午餐,好大一個地區,經整建後,成為絕佳休息處所。
12:30照相留念後、繼續前行,在11.0K處右轉一分鐘到達出水波山(H655M,2-1196),有兩顆三角點,相距不到十米,也算奇特!剩餘的4.5K就在時速超過四公里的催速下,一路暢行無阻,經過「新姑仔崙駐在所」,進入「營門」,抵達「清代溪底營盤遺址」,然後在右側高聳的檸檬胺(又稱「猴不爬」)下進入姑仔崙吊橋,行程結束,時間14:10,含休息一小時,共走了五小時又二十分鐘!
佇足姑仔崙吊橋,清風徐徐,兩側岩壁生峭,橋下茶茶牙頓溪溪水滾滾東逝去,河谷寬廣,可謂千山鳥飛絕,獨留瘋語笑人間!經過近六小時的跋涉,視線豁然開朗,大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過了吊橋,休息涼亭井然入目,再度掃視潺潺流水,中巴已候多時,一碗熱騰騰的綠豆湯下肚,勞累盡去,真良食也!上車沿河床前行,省去約二公里路程,再遊大武國家步道,小帳加一!大家乘興而來,盡興而歸,黃昏時節,酒足飯飽,暢然返家!
08:40 抵達大漢林道23.5K,浸水營古道登山口。整裝後,08:52起行!
穿山甲洞穴!
12:56 浸水營古道11K處出水坑登山口,上行一分鐘抵三角點!
14:27 徒步往停車場約二公里,枯水期中巴可進入休息涼亭停車,省下步行時間!
14:54 上車,車行河床,經過加羅板部落,上到台九線大武鄉!
15:35 活動結束,再到大武國家步道溜達溜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