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留言尖酸刻薄,這一群人卻自甘其樂,從踏上竹亭登山口的一刻,命運已經注定!在汗流浹背下完成第一段上坡,抵達阿冷山北北峰,阿冷山變成阿熱山,脫光光登山變成新潮;就在走出片片叢林,離開白毛山崩壁後,一場及時雨來了!從來沒這麼爽,登山還可以打赤膊走路,因山上無人,衣服盡是汗濕;一場大雨捨不得穿上雨衣,一路淋雨出來,還是那麼一個字「爽!」聽說山區比較「純潔」,不會有酸雨的,山下卻留下酸言酸語!一路上,泡茶、喝啤酒、吃西瓜、剉冰,補充水分的方式應有盡有,留下的是那一壺一壺無人賞光的白開水!下山了,每人二根白冷冰棒,外加500cc罐裝冰凍啤酒,真是涼沁心坎,這像登山嗎?還是登山勘查的福利?
活動結束,賴教官有感而發:「青峰吟嘯行,山風掠幽輕;林間空無語,怫鬱頃刻摒!」洵為知言!y.Y.留下簡易紀錄:「7:40竹亭開踢,8:40阿冷山北北峰,10:25阿冷山前峰、輕裝前往阿冷山,10:50阿冷山、啤酒伺候,11:10阿冷山前峰、紅豆冰砂及午餐,餐後再泡凍頂烏龍茶,11:50開踢,12:50太郎山前的假山頭1510M、遇見小玉西瓜、好幸福,1:10太郎山,1:35次郎山,2:30白毛山,3:50白毛山登山口(下大雨),4:20白鹿吊橋、白冷冰棒及台啤在眼出現,超讚滴!」
阿白縱走總行程13.4K,需時9~10小時、爬升H1,553M、下降H1,741M。在中橫(台8線)25K附近右彎裡冷橋,順「谷野會館」指標前行,在「谷野會館」停車場前依「四壯士」指標,右行進入產道續行,約數分鐘抵達裡冷巷竹亭(大巴可到「谷野會館」,中巴可到裡冷巷竹亭!)。出來時因白鹿吊橋年久失修封閉,小巴可經馬鞍壩進入接人或步行1.5K出馬鞍壩。
中巴以下小車循「裡冷巷」上陡坡產道至(竹亭)下車,H726M,再沿產道到「果園登山口」,循稜而上,15分鐘後經過台電界樁及反射板,再25分鐘抵「阿冷山北北峰」前裸岩亂石瘦稜展望點後,即進入平緩坡,再走約70公尺,抵達阿冷山北北峰,四周雜木林遮蔽,無展望。
離開北北峰,部份路段須經瘦稜裸岩,應小心通過,林相稍差,沿路有多處展望點可俯瞰。約80分鐘經瘦稜抵達傳統岔路口(從攔沙壩越溪上來之舊路線),是新舊路會合點,也是最佳休息點。過後不久即抵阿冷山前峰,無展望,空地小。左岔陡下往「阿冷山」,直行往「太郎山」。陡下至鞍部約120公尺,再上升約140公尺,45分鐘輕裝原路來回「阿冷山」。
中餐後,前往太郎山,沿路雜木林,上上下下經二個山頭,再拉繩下陡降坡,抵達第三個山頭「太郎山」。無基點,山頭杜鵑林密佈,略有展望,可眺望「白毛山」及崩塌處之護欄。離開太郎山後,下鞍部再陡上,不久即抵次郎山。爾後,下陡長降坡,芒萁路徑清晰,經獵寮遺跡,地勢平坦,有堆砌之駁坎,下至鞍部落差約204M;然後開始陡上,經廢工寮,旁邊散放廢棄的鍋子、碗、塑膠瓶、鐵皮等,經被火紋身的烏黑樹幹,部分路段裸岩交錯,增攀爬難度,落差約220M,然後登頂白毛山。
下白毛山,通過崩壁處,四周已建有穩固護欄,安全無慮!然後,就是一路踢水泥產道下行,這是件苦差事,又長又陡,經過七小時上上下下,已顯疲態。心想著何處是終了?一路下行,忽見木製指引牌「往白毛登山口2.3K,往白鹿吊橋0.4K」,終於到了!小巴已在此等候多時,我們走玩了燥熱的阿冷山縱走白毛山!一口冰凍啤酒下肚後,阿冷山不再是阿熱山,總算恢復為阿冷山!
經過山頭(以下錄自網路資訊):
【阿冷山北北峰】H1,140M,補山5森林三角點,無展望。
【阿冷山前峰】H1,520M,無基石,無展望,空地窄小。
【阿冷山】H1,540M,2-1546,位於台中市和平區「冷裡部落」,又稱「小奇萊」,從大甲溪對岸「東卯山」望過來山勢峻峭,直貼天際;山頂無展望,但適合休息,由裡冷溪上登至阿冷山陡上約880M,谷關七雄的遺珠之憾。
【太郎山】H1,518M,無基石,展望佳,被山友冠上「太郎山」封號。
【次郎山】H1,504M,大理石材質的省政府圖根補點,其數量稀少,可能有資料的點不超過5顆,而且多在中部,非常特別。
【白毛山】H1,522M,3-6408&山字森林三角點,谷關七雄老六,昔日為裡冷部落傳統狩獵區域;途經護欄圍繞兩旁的瘦稜,兩旁崩塌土石,一瀉千里,甚為壯觀,也頗震撼。
【阿白縱走】總里程13.4K,上上下下,累計爬升高度約1,553M,大多數路段植被都不怎麼樣,漂亮乾淨的林相較少,最後上接「白毛山」的裸岩區稍具風險,是考驗登山者膽識及體力。
附註:相片為多人拍攝,係參與勘查成員通力合作完成,特此致謝!
中部地區集合點:石岡情人木橋,台3線161.8K!
裡冷橋
襯杉盡濕,可見天氣之燥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