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代笑傲北部登山界,70年因工作來到嘉義卻絕口不談山,79年在一次公司戶外座談會中,與嘉義市登山協會創會長高鴻章先生同處一室,談及要創立協會,一時間「玉山五老峰」、「中央山脈南北大縱走」、「18小時雪霸聖稜線」、「北南插縱走拉拉山」脫口而出。這種經驗在那個時代是很難的,幾次邀約,同意成為創會會員,80.2.3嘉義市登山協會成立。後雖因理念問題,只登山不談會務,最後莫名離開,仍以登山為樂!當時,高創會長佈局,接下了第二屆理事長,又與山界搭上了線,後又因種種因素,再接第七屆理事長。
儘管多年來,各方意見紛歧,爭爭擾擾,但縈繞腦際,念念不忘的是蘭潭後山步道規劃。80年,第一次進入蘭潭後山步道,相當詫異!一個都會區竟然有這麼一段鮮為人知,卻每天有2,000人出入的運動場所。82年理事長卸任前,發動建立蘭潭後山步道指標活動,逐漸建立共識,第三屆理事長李明源先生應用舉辦中部地區登山社團聯誼會嘉義舉行機會,及後來的蘭潭淨山活動,申請建立蘭潭後山指標,取得40萬經費,建立初期指標,卻因地權問題與當時的嘉義農專有所爭議。20多年來,初設置的藍白指標雖已逐漸淡化退出,任務也已轉移;但是隨著嘉義市政府的重視,由工務單位兩度整建步道,並由林務局嘉義林管處規劃設計,步道才有今日的格局。
90年代初期,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全民運動處規劃「小百岳」計畫,嘉義市登山協會派出代表,代表雲嘉地區,蘭潭紅毛埤山成為嘉義市小百岳。但是,眾多嘉義市民並不知道紅毛埤山在哪裡,甚至找不到!外地來的人利用GPS,找了很久才找到,並且寫成紀錄,很多人看著紀錄迷迷糊糊繞了又繞,還是空手而回!拖到99年決定去尋找,寫下了這一篇記錄:「990327小百岳#062:嘉義市最高點--紅毛埤山,順登山子頂山」。清楚描述:「紅毛埤山登山口,有一電線桿標示「右轉50M三角點」,進入後,兩邊檳榔樹(稱之「檳榔步道」,約20M),三角點位於「檳榔步道」盡頭竹叢下。」多年來,很多人靠著這個描述,找到了這座二點三角點!
第一次進入蘭潭後山步道,走的是登山路線,有一條不銹鋼護繩的極陡步道,號稱「鐵鍊步道」,大概300M,走起來相當過癮,同時也可經由岔路下到嘉義大學蘭潭分部。因幾次地震、颱風、暴雨,這條步道屢經創傷,在幾乎未維護情況下,雜草叢生,幾成荒廢,殊為可惜!原始前往嘉義大學的步道也因新建步道啟用,直接從濟福宮旁側門進入,少人問津!因公權力的投入,步道更加完整,但捷徑因運而出,使步道更為複雜,最新的步道圖只能對整建後的步道描述,無法涵蓋全部,是美中不足處。
開春走運,來到蘭潭,不像之前快速匆忙,大概07:15起登,由「二漢坡」進入,穿過桃花心木林,轉向「小公園」,遇到前往新樂園的四岔路,左行往「六角涼亭」,直行往筍寮標準路線,看到一條右行路(地圖未標示),應是前往筍寮,還沒走過。決定右行,未幾接上往筍寮標準路線的木製階梯,來到筍寮,看到「鐵鍊步道」,決定一試,順便走一趟前往嘉義大學的步道。「鐵鍊步道」確實不像都會步道,一進入就又爬又鑽,還有蜘蛛網,難怪來的人越來越少。走岔路進入農專,感覺與之前不太一樣,決定下嘉義大學後再從筍寮登山口進入,一探究竟!
出嘉義大學側門,進入筍寮登山口,看到了當年嘉義市登山協會設立的指標,恐怕是獨無僅有了,感覺特別的親切,卻對滄海桑田感到噓唏!一路深入,來到「鐵鍊步道」的岔口處,總算弄清楚,岔口雜草叢生,又有斷木,稍一不慎,就會錯失。若從筍寮登山口上來,到岔口處,要右後行,從筍寮過來要左前行!終於,把這一段200M的步道串聯起來,只是擔心走的人越來越少,搞不定哪一天「鐵鍊步道」從人間蒸發,只剩下鐵鍊空遺憾!
蘭潭後山步道,是嘉義市市民最佳運動場所之一,每天前往人次可說是個別運動場所最多,步道維護不應只是公務部門的任務,登山界應視為嘉義瑰寶,除了往外縣市活動外,應該留下一份心,愛護我們的家園。拿起砍刀、拿起鐵鋸,清出「鐵鍊步道」,連接嘉義大學,形成5~6小時的標準登山路線!「1051210蘭潭全境遊」走出新方式,可為參考!
1051210 全遊蘭潭
1060128 桃花心木林前往小花園
桃花心木林前往小公園
小公園
前往新樂園四岔路,左行往六角涼亭,直行往筍寮標準路線,右行前往筍寮新路!
第一代指標,嘉義市登山協會設置!
四岔路口,右下行前往筍寮!
右側階梯為筍寮標準路線,左側為本次所走路線!
筍寮邊的「鐵鍊步道」
鐵鍊步道
鐵鍊步道現狀
鐵蓮步道入口處!(紅布條識別!)
重要分岔點!
前往嘉義大學
巨大斷木
進入嘉義大學
生態池
從筍寮登山口進入,瞭解鐵鍊步道現況!
第一分岔口,右行往嘉義大學(125M接側門)!
第三代標示
主步道圖外,再加今天走的路線!
鐵鍊步道分岔口!
鐵鍊步道與嘉義大學分岔口!
難得的嘉義市登山協會指標!
第二代指標!
鐵鍊步道雜草叢生
鐵鍊步道銜接處(紅指標)
此點為嘉義大學與鐵鍊步道分岔處!
前往嘉義大學
前往筍寮登山口
斷樹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