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年了,周遭朋友都去過外傘頂洲,就是無緣與會,三個月前與同事閒聊,偶然談起黑面琵鷺,於是黑面琵鷺、外傘頂洲、鰲鼓溼地結合,來個一日遊。最後卻是從四草沿海岸線,經過六孔、七股、馬沙溝、將軍漁港、南鯤鯓定天府、布袋好美里,才是主菜上場,外傘頂洲與鰲鼓溼地,一直走到蒜頭,海產大餐飽食一頓後,打道回府!
我們一行13人搭上12:00阿水船長平安號,約半個小時到達外傘頂洲。一上船,服務人員就招呼吃飯,先填飽肚子再討論其他,美味菜點有炒麵、海鮮粥、蛤蠣湯、牡蠣豆腐、高麗菜、鮮蝦、蝦捲、花枝丸、燻雞等,大家搶食一空後,回程上水果。我們帶了啤酒上船,天氣雖然下著微雨,相當涼快,但是冰啤酒下肚,還是有不同情趣!
外傘頂洲,又稱外傘頂沙洲、外傘頂汕,日治時期又稱為佐佐木島,是台灣沿海最大的沙洲,現存面積約100餘公頃,因形狀似傘得名。行政劃分上屬雲林縣口湖鄉,不過如今絕大部份位於嘉義縣東石鄉外海約10餘公里處,主要由濁水溪的泥沙沖積而成,是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的景點之一。近年來由於河川興建攔砂壩,導致沙源減少而逐漸縮小,嘉義沿海也因此逐漸失去屏障。洲上現已無常住人口,上面的塭港堆燈塔是該沙洲唯一的燈塔。
外面下著細雨,本想就留在船上,服務人員大叫,不下來可惜,快快換上「皮鞋」才好玩,也罷,換了隨身攜帶原裝「皮鞋」就下船了。哇!好棒!沙質細膩,赤腳踩在上面,如同在海綿上,因漲潮、退潮帶來的波紋還在,感覺有點輕微腳底按摩,好舒服!內心舒暢,竟然忘了相機保護,在細雨中,雨滴落在鏡頭,雖心疼,卻不以為意,難得即景,搶拍都來不及了,哪在乎身外之物!
服務人員拿出耙砂器具,教我們使用,要耙取多厚細砂,並叮嚀碰到硬塊就是蛤蠣,玩了半天,一個也沒!朋友隨手一撈,從砂水中撈出一顆蛤蠣,真是厲害,放在砂上,一下子又鑽進砂裡,這樣一進一出玩了幾手。聽到旁邊在叫,這是什麼?原來是透明的假土龍,當地人叫「戳仔」,是魚非蛇,無肉可食。還蠻兇的,昂起頭做勢,小東西不怕生,最後還是逃之夭夭!
玩了約一個小時,該上船了,服務人員已經擺好架式,又叫又跳又唱,也幫我們錄影,水果上桌,塞塞牙祭!大家鬧成一片,船行好穩,船長加快速度,一點也沒感覺!突然,大家靜聲,往窗外一望,成群鸕鷀站在牡蠣架子上,好壯觀!由於漁船的靠近,驚嚇到牠們,群聚飛起,更是壯觀!在台灣看到鸕鷀,算是大清耳目,日本與大陸拿來表演抓魚,我們相當人道,不做此行,鸕鷀得以自然維生,保持鳥類的尊嚴!
一趟外傘頂洲之行,改變了對海洋的觀念,台灣四面環海,我們是海洋國家,對海洋的瞭解卻如此陌生,山海並行才是正途!
東石漁港即景
船上美食
戲耍外傘頂洲
假土龍,戳仔,是魚非蛇!
架上鸕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