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春節期間,在北部住了六天,得空前往十八尖山(H132M,聯勤陸補3-179,小百岳#026;已遺失的2-1066)春遊,起步大學路,經過交通大學大門,穿越清華大學校區,從博愛街登山口「獅子亭」進入。兩條柏油道路主幹道把十八尖山步道連結在一起,來回一趟下來,約一小時餘。
從博愛街登山口進入後,可上坡階梯到「幸福亭」,但是選擇了右邊林間小徑,走來還蠻舒服的。沒多久,右側有一上坡路及涼亭,過了涼亭,一路下坡可到寶山路另一入口或折向自行車道。可惜兩側有「石觀音」塑像,沒幾步就有一尊,走來毛毛的,所以回頭到林間小徑。走完林間小徑接上柏油路,續往寶山登山口前行,經過一些當地社團的休息涼亭,人潮鼎盛!
沿途有一些防空洞,找了一個過去看看,滄海桑田下,物景已非,防空洞已不成其型,像是土壕,可見當年逃避空難的辛苦。也有幾條上山步道,想到2014年前來時,滿山遍野的走,現在已是依稀疑是,不勝噓唏!途中穿插桐花步道,外圍看看,倒也洽意,相信四五月間,花落飄滿地,必然狀如白雪。
回程依指標前往國父紀念亭,十八尖山基點就在附近「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勘測標誌」上。今天走得輕鬆,有點走春味道,沿著柏油路到處逛逛,不進山區,就覺人潮多,不若山區杳無人煙。從十八尖山基點峰下來,走向旁邊的「幸福亭」,一路下坡回到「獅子亭」。簡單輕鬆的十八尖山告一段落,原路走回大學路,全程也花了近三個小時,正所謂「糜爛行」!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