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哈素海景區,驅車前往包頭市,來到美岱召。美岱召是蒙古第一寺,明代塞北著名「城寺」,也是藏傳黃教派傳入蒙古第一寺院。位於包頭市區東,呼包公路86.5K處的北側,屬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鎮轄境。美岱召是一座城堡、寺廟和邸宅功能兼具的建築,可謂「城寺結合,人佛共居」,又是喇嘛教傳入蒙古時期的一個重要弘法中心、藏傳佛教聖地,在研究明代蒙古史、佛教史、建築史、美術史上均有一定價值。
踏入美岱召牌樓,首先來到美岱召博物館,包含四個單元(包括美岱召展覽館內容)。第一單元薩滿信仰,表現蒙古民族在普遍信仰藏傳佛教以前的信仰形態。第二單元板升家園,表現明蒙關係由戰爭到和平的過程,表現中原農業、手工業、商業文明對塞外的影響。第三單元佛降九峰,表現藏傳佛教與蒙古文化的互動影響,表現蒙藏文化交流的情況。第四單元壁畫珍寶,選擇摹繪美岱召壁畫100餘平方米展出,表現美岱召壁畫的精美和豐富。
觀賞完美岱召博物館,進入美岱召 (蒙古語「美岱」意為彌勒)主館,原名靈覺寺,後改稱壽靈寺。美岱召四角築有外伸約11M的墩台,上有角樓。進入泰和門,迎面就是大雄寶殿,寺周圍築有圍牆,土築石塊包砌,平面呈長方形,周長681M,總面積約4,000平方米。明隆慶年間(1567~1572),蒙古土默特部主阿勒坦汗受封順義王,在土默川上始建城寺。萬曆三年(公元1575年)建成的第一座城寺,朝廷賜名福化城。 西藏邁達里胡圖克圖於萬曆三十四年來此傳教,所以又叫做邁達里廟、邁大力廟或美岱召。
在美岱召大雄寶殿東部有座二重簷歇山式建築「太后廟」。「太后廟」中曾供奉儲藏三娘子骨灰。三娘子在歷史上是個赫赫有名的人物,她是明朝時蒙古可汗阿拉坦汗的第三妻,長期以來,她的手裡握有土默特蒙古部落三分之一的兵權。由於她智勇兼備,才貌超群,深受阿拉坦汗的信任,並採納了她與中原友好往來的主張。阿拉坦汗死後,她又執行了繼續與明朝友好往來的政策,維繫土默特部與明朝和睦相處40多年的安定局面。
美岱召後的陰山,半腰上有一座險峻的山峰,上面高高聳立著一座醒目白塔,山峰叫寶峰山,山上的白塔里祭有阿拉坦汗的骨灰。作為一代梟雄的阿拉坦汗,去世後最先是土葬。後來三世達賴喇嘛來內蒙古草原講經時,起出阿拉坦汗的屍骨,進行了隆重的火葬儀式,並在寶峰山上建塔安置骨灰。仰望同伴結群勇攀白塔,速度奇快,已接近登頂。
聽完了導覽員有關三娘子與阿拉坦汗的描述,美岱召之旅也告一段落,登頂白塔的同伴正陸續回來。當地人要2~3小時來回的路程,他們走了1.5小時,可謂健步如飛,不畏日正當中,可欽可佩!
美岱召博物館
向白塔邁進
阿拉坦汗與三娘子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