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完成庫布齊沙漠穿越後,驅車前往包頭市固陽縣,一睹已成土堆的「戰國趙長城」。固陽趙長城橫亙於包頭市轄區中部,大約在趙武靈王20至26年(公元前306~前300年)修築。從包頭市區向北行駛20K,就到了固陽縣境內的大廟村,在路邊的一處山坡上,可以看到豎著一塊近2M高的石碑,上書「中國長城遺址」,這就是包頭境內的趙長城。

萬里長城,在春秋戰國時期即已修築,《詩經·小雅·出車》記載:「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獫狁於襄。」當時築城用意在於「互防」和「拒胡」。齊長城是中國歷史上建築最早的長城,在今山東境內,至密州琅琊台入海,全長約500K。但是由於諸侯林立,屬境較小,一般小國長城都只有幾百里,一些大的諸侯國家的長城也不過三四千里。例如趙肅侯十七年(前333年)在漳水、滏水(今滏陽河)附近築長城,史稱「趙南長城」。趙武靈王所築長城,起自代(今河北省蔚縣境內),終於高闕(今內蒙古烏拉特後旗境內),史稱「趙北長城」。《史記》記載:「齊宣王乘山嶺之上築長城,東至海、西至濟州千餘里以備楚」。秦昭王時,攻滅義渠,「於是秦有隴西、北地、上郡,築長城以拒胡」。燕長城,西起造陽(今河北獨石山),東至襄平郡。另有中山國長城和魏長城(即濱洛長城)。

北出包頭市區陰山腳下,可看到在包頭境內的趙長城,趙長城向北,穿越陰山數十公里,便是秦長城,可以推斷這是秦帝國的北部疆界。漢長城在達茂旗境內有兩條,平行東西穿越,漢王朝的轄域進入了草原腹地,將至大漠。迤邐於陰山南麓的群峰丘陵之中,山南是狹長的土默川平原,水草肥美,古代是兵家必爭之地。站在土築長城之上眺望,可隱約看到這段從大廟起,東向邊牆壕村,西向昆都崙區的古蹟。從戰國至漢,中原王朝的疆域在向北延伸,這是中原王朝強盛的象徵。而明王朝的院牆龜縮在了山西大同一代,中國明朝歷史應是明王朝和北元政權共同創造的。現在作為中國歷史的見證者,中華文明的象徵,萬里長城猶在,但已失去了院牆的意義。

秦統一六國,置九原郡,相當於現在包頭市轄區。蒙恬北逐匈奴,築長城,建直道。秦直道連接秦都咸陽與九原郡,總長度一千八百里,快馬須時三天。秦直道就當時而言,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秦始皇巡視九原郡崩,遺體即由秦直道迅速回抵咸陽。歷史照亮人心,秦長城尚在,秦直道卻已湮沒,來到戰國趙長城所屬九原郡,道路已是四通八達,當年秦直道今猶在乎?不禁噓唏!

DSCN0001.JPG

DSCN0002.JPG

DSCN0003.JPG

DSCN0004.JPG

DSCN0005.JPG

DSCN0006.JPG

DSCN0007.JPG

DSCN0008.JPG

胡服騎射趙武靈王

DSCN0009.JPG

DSCN0010.JPG

DSCN0011.JPG

DSCN0012.JPG

DSCN0013.JPG

DSCN0014.JPG

DSCN0015.JPG

DSCN0016.JPG

DSCN0017.JPG

DSCN0018.JPG

DSCN0019.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戰國趙長城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昆哥 的頭像
    昆哥

    昆哥部落格(週六網路登山隊、阿里山的天空)

    昆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