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騎著鐵馬,前往「金門高粱酒史館」(葉華成古厝)途中,遇到兩尊風獅爺,拍照留下紀錄。進入「金門高粱酒史館」,瞭解金門高粱酒製造歷史,雖無酒味,卻有酒意,展覽處以「諾」、「情」、「詩」、「藝」顯示金門酒廠經典風華,充分表達「醉翁之意不在酒」之意。葉華成堪稱金酒創始者,號稱「金酒鼻祖」,其來有自,絕非偶然!
離開「金門高粱酒史館」,繼續南下,尋找「虛江嘯臥」碣群,順著「文臺寶塔」指標,進入古金城。路程雖近,在尋尋覓覓中,感覺有一段距離,來到一堆石頭處,這裡就是國定古蹟「虛江嘯臥」碣群。「虛江嘯臥」碣群就其歷史,抑或字體上反應的文字之美,都堪稱極具價值的文物,銘刻題記,有述德、紀事、銘功、纂言之用、也反映出政治、社會、文化上的問題,極具保存價值。
「虛江嘯臥」,好深惑的名字,聽過就忘難於深記,與文臺寶塔比鄰而居,附近石刻群是金門摩崖石刻最豐富的地方。此處尚有清代雍正年間燕山朱傑刻「大觀」二字、總兵呂瑞麟刻「如畫」及諸子詩石。用了一點心,查閱網路資訊,方知「虛江」是明代俞大猷的別號,明嘉靖14年(西元1547年)俞大猷任金門所千戶,曾遊息於金門城南磐山麓,登高賞景,並題「虛江嘯臥」以名志。其弟子楊宏舉感念俞氏,建「嘯臥亭」於此,並題「汪洋滄海,波浪怒來,我有片物,揮之始迴。」1954年嘯臥亭毀於「九三砲戰」,金門縣政府於民國90年(西元2001年)完成重建。
我先到達「文臺寶塔」處,順著階梯越過石堆,到達另一面,這才是「文臺寶塔」的正面,然後爬上階梯,到達另一端「虛江嘯臥」碣群。所以,「文臺寶塔」與「虛江嘯臥」碣群雖是比鄰而居,卻是背對背,由兩端方能完全瞭解散佈石堆刻劃石碑的意義。整體看來,碣群滿佈於堆石上,氣象宏偉,尤其「虛江嘯臥」四字,豐厚圓潤,飽滿渾實,有石碣之美,也有思古之幽情。
大家佇足於此,留下紀錄,然後,經過舊金城,觀賞「金門城」石碑而去,深覺不虛此行!
▲前往金門高粱酒史館途中所見風獅爺
▲金門高粱酒創始者葉華成
▲金門高粱酒史館
▲蹲於金門高粱酒史館的風獅爺
▲金門高粱酒釀酒古井
▲文臺寶塔
▲虛江嘯臥碣群
▲騎鐵馬經過舊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