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眷村博物館在東大路,由新竹市環保局舊址改建,是專門介紹新竹市眷村文化的博物館。1949年國民政府撤退來台,估計近200萬軍民遷入台灣,因而建立「眷村」以解決居住問題。新竹市擁有47個眷村,是在地文化與台灣歷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歷史文化資產。有鑒於此,在林政則市長任內,規劃建設三層樓的眷村博物館,並於2002年成立,是台灣第一間以眷村為主題的博物館。展示新竹市眷村的相關文物,大多是由眷村居民捐贈,包含眷村生活使用的器具與用品,部分展示品從軍用品改造而來;此外,該博物館將二樓空間,建置成新竹市眷村的模擬場景,讓參與者感受新竹市眷村的氛圍。
進入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1949年撤退來台的歷史陳述,戰亂中妻離子散,捨身拋物,孤單獨行,家人難聚,不是新聞,而是歷史的悲劇,是大時代的遺憾。相信40年代的學子求學過程,同學中總有幾個來自眷村的孩子,講述著眷村的日子,若不是如此,電影「竹籬笆的春天」當能勾起回憶。館中所藏有很多是兒時經常見到的東西,一個大同寶寶,曾是孩提時代的玩偶,相當醒目,只可惜未看到「美援麵粉」袋子改做的大口褲子!時代久遠,記憶不復,三個樓層繞過一圈,睹物思景,就當作日漸消失的記憶吧!
在眷村博物館附近有一處「東大飛行公園」,內有「黑蝙蝠中隊文物陳列館」,展示冷戰期間黑蝙蝠中隊諸多事跡。黑蝙蝠中隊為空軍秘密偵察部隊,前空軍第三十四中隊的別稱,使用的隊徽即為「黑蝙蝠」。在兩岸對峙期間,執行深入大陸領空的低空夜間電子偵測任務。成立於1958年,受命於國安會秘書長,專門替美國蒐集情報,同時空投心戰傳單、救濟物資、空降情報員,重要特種任務有獵狐計畫、南星計畫、奇龍計畫、金鞭計畫等。
離開陳列館前,看到一幅海報,寫著:我們必須得去... ... 但是,不一定每次都回得來。大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英雄氣概!執行第一次任務,都是心存國家,忘卻死生,可是第二次感覺就不一樣了!猶記1990年3月27日接到通知前往永安LNG接收站試車的興奮心情,家人尚不知我們去向,我們已經投入國家重大經濟建設。行政院長頒獎給公司,獎勵接收站建置完成,看到電視播放,我們卻自我解嘲,「行百里半九十,還早!」或許有一天我們也會上台,只不過會是我們的遺族!不管是出征作戰,或是危險經建,相信過程心情是一樣的,回首前塵往事,皆已煙消雲散,留下的是可有可無的一輩子懷念!
看了兩段歷史,勾起片段記憶,我們曾經有過困苦的日子,也有過白色恐怖時代,經過全體國人慘澹經營,經濟上恢復生機,政治上跨入民主,「民有、民治、民享」,「民族、民權、民生」,好像還有些需要努力的地方,只是,更多的販夫走卒,如同我們一樣,希望的是穩定、舒暢的生活!
▲館外各式戰鬥機模型
▲壁畫,如同實品!
▲壁畫,如同實品!
▲紙鈔歷史
▲眷村改建說明,從此眷村建築走入歷史!
▲軍人補給證
▲眷村博物館二樓(含以下相片)
▲眷村博物館三樓(含以下相片)
▲東大飛行公園
▲黑蝙蝠中隊隊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