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角板山風景區包含了角板山公園、角板山行館、戰備隧道、角板山形象商圈、溪口台地等。走過東滿步道,離開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區,下午16:30抵達,旋即進入角板山公園,穿越戰備隧道,來到「思親亭」,遠眺「新溪口吊橋」。天氣寒冷,下眺大漢溪,大有「蕭蕭兮易水寒」的感慨,卻已是壯士不再,兩岸對峙時代的緊張氣氛已然不見,睹物思人,空留噓唏!
角板山公園又名「復興公園」,位於角板山西南側,佔地極廣,園內十數棵高大的楓樹,在深秋時常以淒艷楓紅,引人駐足遐思。另外亦有古松巨樹林立、老梅遍佈,每到花季,園內一片粉紅黛綠花海,非常動人。為了替角板山增添藝文氣息,與世界藝術大師接軌,桃園市政府於2003年邀請吳炫三等12位國際大師,在園區內創作公共藝術作品,成為第一處世界級「雕塑公園」與公共藝術教育園地,由於雕塑作品十分具有創意,並融入當地景觀,有效帶動角板山觀光熱度。
角板山行館位於角板山台地上,環境優美、視野遼闊,四周環繞山巒與溪谷,園區內遍植楓樹,每到秋季時分層層楓紅相互輝映,彷彿是一片片的艷紅火海。冬季時,公園內梅花在枝枒上綻放,走在梅樹下陣陣梅香撲鼻而來。漫步於步道上可賞四時花草、綠意盎然,令人心曠神怡。行館中最為特別的就是全長100M的戰備隧道,是當年指揮戰備與緊急避難的場所,現已在隧道內牆壁彩繪了泰雅風味圖騰,並開放參觀。
以中正路、忠孝路與中山路為主軸的角板山形象商圈,酥炸溪蝦、白斬土雞、馬告香腸、炒山蘇、竹筒飯、烤山豬肉,舌尖上的原民風味泰雅美食,一樣也不少。原鄉特有的小米酒,以傳統製法釀出清爽甜味,順口不帶酒精嗆辣感。除了品嚐當地野味,精緻客家菜更是不容錯過,快炒段木耳、蔥爆溪蝦、塔香溪哥、薑絲炒大腸等,道道功夫料理精彩齊聚,平實價格,頂級食味。還有獲得好評的異國排餐,在山巒為伴下,焗烤魚排、地中海烤魚、百里香雞腿排、德國豬腳都是犒賞五臟廟的好滋味。夏天來角板山,先來一杯水蜜桃冰沙,沁人心弦;下山前入手水蜜桃禮盒,則是永不退燒的食尚流行。其他如綠竹筍、香菇、金針、金線蓮等農特產,也都是高CP值的伴手好禮。
溪口台地是大漢溪流經復興區角板山南面時,河道大轉彎所形成的一塊三角形台地,共有四層台階,上兩層為梯田、下兩層為草坪,第三層還有小公園,是地理教學的最佳戶外場景。可於角板山「思親亭」眺望,或者由角板山公園下方石階往下,過溪口吊橋亦可抵達台地。溪口吊橋是一座相當細長且優美的吊橋,歷經四十餘年的歷史,總算功成身退,取而代之的是全台最長的懸臂式吊橋「新溪口吊橋」,吊橋中央可觀賞美麗的大漢溪河谷風貌與水庫豐沛蓄水量。
夜裡,角板山公園燈光四起,霓虹閃亮,入住復興山莊,披上外套,信步走出,好冷的天,應在攝氏五度以下。繞行一圈後,寒意越來越濃,有點受不了,於是回到復興山莊,一番沐洗,夢周公去也!晨起,環繞角板山公園,探視「新溪口吊橋」,鎖定今日行程,先做預覽,仍然是冷。超級寒流絕不是蓋的,我們在復興鄉,享受著低溫乾冷的洗禮!
▲16:30 抵達角板山公園
▲戰備隧道
▲思親亭
▲新溪口吊橋、溪口台地
▲LOVE大草原
▲角板山行館
▲狐狸人身圖騰
▲藝術日晷
▲角板山公園的夜
▲大漢溪 v.s. 新溪口吊橋
▲住宿處,復興山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