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四面臨海,海岸線長達1,139K,過去因海防之故,幾乎全為軍事管制區,可以到遊者寥寥可數。陸續開放後,在13個交通部觀光局轄下的國家風景區中,屬於海岸線就有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在有效規劃下,成為新興旅遊地點。
走完淡蘭古道北路(官道)第二天,下午為空檔,從宜蘭頭城租了一部小巴,8人解放登山壓力,笑傲東北角海岸線,在細雨紛飛中展開浮生半日遊。本計畫遊覽「三貂角、鼻頭角、南雅奇岩」三處,但因陰雨天氣,擔心鼻頭角稜谷線步道下坡路滑,故改為「三貂角、龍洞岬灣、龍洞攀岩場、南雅奇岩、象鼻岩、酋長岩」。其中,象鼻岩與酋長岩是近三年才開放的景點,未曾造訪,順此一遊,增長見聞,並品嘗地方名產「小卷米粉」,大飽眼福外,又大享口福,獲益良多!可惜的是,因武漢肺炎疫情影響,遊客較少,但享受不受干擾的無敵美景,是另類喜悅!
三貂角是台灣極東點,是觀賞龜山島的最佳位置,遠眺龜山島,彷彿看到一隻烏龜正靜靜浮在海面上。島上建築泛歐化,放眼所及,盡是白色底案,勾勒出一片「人間天堂」夢幻地。古來傳說,以不同角度,可以看到三座山頭宛如扒地的貂,故名為「三貂」,此說法需有賞物眼光,故較不流傳。明天啟六年(西元1626年),西班牙船艦開抵臺灣東北角海域,以拉丁文命名為San Diego(聖地牙哥),本地先民便以此譯為閩南語音「三貂」,因而得名為「三貂角」。
▲台灣極東,三貂角
▲東北海岸九孔養殖場
▲遠看似貂,古來傳說三貂角得名之一!
▲遠看似貂又非貂,古來傳說三貂角得名之二!
起步西靈岩寺,順步道進入,即為「龍洞岬灣步道」,一直延伸到和美國小,一路欣賞龍洞岬與龍洞灣風景,往前看是鼻頭角,往後則是三貂角與四季灣,更可從和美國小深入龍洞攀岩場。龍洞岬由厚層砂岩構成,龍洞灣則由鬆軟的頁岩與砂頁岩,在海浪侵蝕下快速後退所形成的海灣,斷層陷落、海浪侵蝕造就奇特雄偉的海蝕平台。步道狀況良好,平緩易於行走,越往高處,視野越好,身旁是湛藍、一望無際的太平洋,高聳的岩壁垂直於海岸,往外跨步就是萬丈深淵和滔滔巨浪。堅硬四稜砂岩是攀岩好手的表現場所,悠游魚群是磯釣釣客的最愛,瑰麗水下世界成為浮潛或潛水者的天堂。
▲龍洞岬灣步道導覽圖
▲遠處為三貂角,近處為四季灣!
▲遠處為鼻頭角
▲遠觀龍洞
▲近看龍洞
▲進入龍洞攀岩場
南雅奇岩是個心裡的痛,幾年前曾在這裡摔倒,心傷尚在,又見奇岩斷落,靜躺地面,舊傷新痛一時併發。穿過馬路地下步道早已不通,若無停車位置,需停車於對面停車場,跨越馬路橫過車水馬龍的北海岸線公路,確實險象環生。南雅奇岩岩層屬於大埔層砂岩,堅硬而不易受侵蝕,因各層岩石的硬度與厚度不同,受侵蝕的抗力和速率也有所不同,進而產生造形奇特多變的巨岩地貌,如著名的霜淇淋岩、竹筍岩及海狗岩等等,而岩面上的紋路彷彿樹木年輪,記錄了大自然經年累月的痕跡與生命力,從不同角度看,各有風味。漫步於短短300M步道上,可謂步步佳景,除了嘖嘖驚奇外,只有讚聲連連!
▲車停對面停車場,鑽過橋下步道,到達對面南雅奇岩,但步道已斷,無法過去,徒增穿越馬路的危險性!
▲斷裂散佈於地的奇岩
從九份高點下眺,可見深澳漁港全貌,較遠處號稱「木乃伊」,即是象鼻岩所在處。象鼻岩為網紅「台灣36個秘境」之一,顧名思義為外觀酷似一頭巨象側身矗立於海上的巨岩,懸崖岬角為象身,海蝕拱門細長彎曲的石塊則宛如巨象的長鼻伸向深不見底的大海,象頭與象鼻之間的空隙形成海蝕洞的拱門景觀。由於深澳地區過去長期受到軍事管轄的關係,當地海岸留有一些舊有的碉堡、軍營等軍事遺跡,遠眺望似印地安人的酋長岩等多處景點,開放三年來,在網路資訊影響下,遊客如織。從停車場進入後,面對一系列壺穴、海蝕平台等海浪侵蝕自然景觀,嘆為觀止,走約10分鐘,抵達象鼻岩,大自然美景讓人目不暇給,流連忘返。
▲深澳漁港,木乃伊即象鼻岩所在位置!
▲深澳漁港木乃伊,象鼻岩所在位置!
▲停車場大型宣導看板
▲停車場大型宣導看板
▲進入象鼻岩之海石步道
▲新一代女王頭
▲象鼻岩
▲象鼻岩
▲軍事碉堡
▲租乘Benz小巴豪華遊!
▲印地安酋長岩
▲象鼻岩黃昏美景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