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芳區不再只是山城小鎮,而是具有「春回大地」潛力,滿街盡是小吃,很適合背包族行蹤;九份、金瓜石、北海岸、東北海岸、平溪線、深澳線皆可以此為基地,進行放射式登山健行;淡蘭古道北路(官道)以鐵路為主要交通工具,瑞芳火車站可做為出發點。雙溪區境內多山,是台灣極少數汞礦產地,牡丹溪及平林溪在此交會,因此得名「雙溪」,淡蘭古道中路(民道)以此為轉接點,鐵路公路交會於此。境內牡丹為貂山古道與金字碑古道交會點,亦是燦光寮古道出口。貢寮區位居臺灣最東北角,東臨太平洋,「親山近水」為其特性,三貂角為台灣極東點,福隆海水浴場、草嶺古道皆盛名於世,淡蘭古道北路(官道)有很大路程經過貢寮區。
一大早從瑞芳搭火車到雙溪,在瑞芳火車站拍下四通八達的火車運輸導覽圖,在雙溪火車站拍下此次行程唯一全隊戴隊帽的景象。經過網紅的「打鐵舖」,一把一把生鐵打成的刀具羅列於前,相當吸睛,成為攝影取材活道具。從雙溪火車站走到雙溪公園牌樓,沿正對面街道(東榮街)前行,看到「草嶺古道」標誌,很納悶,在雙溪設此標誌,所為何事?難道每一個人都跟我們一樣,徒步往「草嶺古道」,不過也謝謝此一標誌,讓我們更確認走上正確的路。
再往前,來到「東榮街1巷1號」,牆壁上貼著「淡蘭古道東和戲院」由此進的標示,但卻是大門深鎖,同伴作勢爬牆進入,引來莞爾!正確地進入點在隔壁「3巷」,這是一個廢棄戲院遺址,尚留有售票櫃台,裝扮一下,「戲」院嘛!遊戲遊戲!進到裡面,空間真大,還有菜園子,旁邊一個洞穴,不知何物?留下團體照後,繼續行程,走北38區道,路經雙溪區公所、教會、雙溪國小、紅色東河橋(不過橋)。沿著號稱「雙溪」的河流前行,早上天氣晴朗,山光水色,藍天綠地,氣溫適合,走在鄉間小路甚為舒暢,放眼所及,美景當前,踢馬路亦何妨?
雙溪公園到貢寮車站這段淡蘭古道的路上,已經成了北38區道,因此只要走在北38區道上就是正確的路。同伴眼尖,看到路邊稀少的長方形坐鏡,搶著進入鏡內,正好「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拍下「鏡中有你鏡外亦有你」的鏡頭。遠處「保民殿」牌樓,上行進入,留下紀錄,繞行而過,從另一端下北38區道。有舊福德祠,旁邊有碑,註明「昭和11年(西元1936年)」地方善心人士捐款修造,所捐最高者為「肆圓」,不知當時「圓」代表何意,總覺捐款不多,卻有濃厚盛情與信仰。
右側「雙溪」,遠處跨溪橋樑,一列火車快飛通過,與「雙溪」相互呼應,形成強烈對比。看到「戲坪地」公車招呼牌,旁邊有一大空地,或許就是以前搭棚演野台戲的地方。附近有棚子曬菜,是客家人的「客家福菜」,查了一下資料,雙溪區與貢寮區都住了一些客家人,入鄉隨俗,聞一聞「客家福菜」的清香也不錯。右側鐵軌越來越多列,火車通過越來越密,看來貢寮車站近了。再行數分鐘,同伴已站在車站門口,各取角度,留下倩影,當作紀錄。
休息過後,我們將從貢寮車站,走向盛名遠播的「草嶺古道」,踏查「陸軍路」,來個不一樣的「草嶺古道」深入遊!
▲淡蘭古道北路(官道)圖示
▲瑞芳火車站鐵路交通導覽圖
▲07:41 抵達雙溪車站
▲07:43 雙溪車站合照後離開
▲07:49 打鐵寮
▲07:51 草嶺古道路標
▲07:53 東和戲院(正確進入口為隔壁3巷)
▲07:54 作勢欲爬牆而入
▲07:55 正確進入口,3巷!
▲07:59 東和戲院售票口,身價百萬坐收門票,好強的陣容!
▲08:02 東和戲院合影!
▲08:07 教會
▲08:08 雙溪國小
▲08:17 大橋流水,山光水色,美哉!
▲08:25 繼續走在北38區線公路上
▲08:31公路邊長方形坐鏡
▲08:35 抵達保民殿
▲08:40 另一端出保民殿
▲08:43 保民殿舊福德祠,捐款肆圓最高!
▲08:45 火車快飛對比照
▲08:52 途中巨木
▲09:00 保民殿戲坪地,可能以前野台戲場所!
▲09:10 客家福菜
▲09:21 貢寮車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