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離開學校十餘年後,首次登山活動,選擇了嘉義奮起湖「摩天嶺光崙山穿越」,自此恢復停了10年的登山生涯。以後參加1993年光崙山六路登山會師活動,2004年、2006年與2013年各上去一次。印象中,步道清楚、綠竹林相甚美,值得一走再走,但是螞蝗猖狂與斷竹擋路亦是奮起湖地區山域的特色。由於特殊原因,行走摩天嶺光崙山登山客越來越少,步道早已荒廢,上個月前往奮起湖聽朋友談及已有多個社團進入,網路一查,說的都是光崙山到登山口路況不佳,但有一支嘉義40人登山隊今年五月安全通過,未發表任何狀況,決定從摩天嶺進入,再遊摩天嶺光崙山。
一行13人,從糕仔崁古道進入,很快抵達土地公處涼亭,不到一小時登頂摩天嶺,一路斷竹甚多,但鑽入或爬越非難事,一些路段有小許坍方,但都結有繩索,行走無礙。摩天嶺到光崙山仍有斷竹,但路徑清楚,走來舒爽宜人。登頂光崙山,四周盡是綠竹,賞心悅目、心曠神怡。離開光崙山後,登山步道尚寬,斷竹漸少,轉為矮灌木與雜木林,路徑逐漸縮小。約20分鐘,鑽行過一密集竹林(可謂斷竹隧道),下行至一處,前有坍方路斷,不宜繼續前進,原路撤退與覓路前進,必須做出一個抉擇。
由等高線地圖研判,此處標高約H1,700M,由於奮起湖在下面,落差約350M,即使是河谷,亦可以穿越直下,可能的最大凹地就是奮起湖,估計下行二小時(實際三小時)可以到達,因而決定覓路前進。方法就是進入竹林下行兼右靠,一路上很多蕁麻科植物,不適攀附,倚靠翠竹與少數喬木,緩步向下。土質鬆軟,滑倒數次,一不小心就會跌落山淵,走來戰戰兢兢。看到三條纜繩,決定沿纜繩而下,進入河谷地形,遠處傳來火車嗚嗚響及奮起湖音樂聲音,似在歡迎我們這些不識之客的來臨。再對了一下等高線地圖,估計落差已在百米內,前進方向正確,應在一小時內可以下達奮起湖。
一早下起小雨,螞蝗似已吸飽喝足,沿途未聞驚叫聲,只在回到家清潔雨褲時發現一隻,當場處於極刑。倒是一路咬人貓甚多,隊友幾乎個個中彩,以前不敢碰,現在則由不得人,說來好笑,在叢林中鑽入鑽出,不小心(或自然)碰觸,刺痛之感立時有所醒覺,久而相安無事,與麻辣植物結為「親朋好友」,刺痛提醒我們小心在意。終於,看到了三條纜繩的流籠頭(我們稱之為涼亭),再前行,接上遊覽車停車場光崙山登山口步道,以為以後一路順風了。哪想到,步道突然又不見了,還是摸索下山,但已看到奮起湖,不宜再偏右,採行向左靠。10分鐘以後,聽聞前面歡呼聲,前隊已經下達登山口上來的產業道路,苦難故事結束,沒有下回分解。
套用同行夥伴留言:「此行一路披荊斬棘,活脫脫地就像一場叢林求生記。其間雙手及臉部被咬人貓親吻10餘次已算是此次登山的深刻印記;另外,還有多刺的懸鉤子、三葉刺五加、菝葜讓雙手掛彩;瘤莖藤等各種藤類+鐵線絆腳,讓濕滑的陡坡更具危險性,絆倒、滑倒也屬這趟行程的精彩畫面,所幸大家在互相激勵下都能平安下山,值得給所有人掌聲與喝采。」洵為知言!
從光崙山下行步道坍方,決定覓路而下的一刻起,心繫共同體已經確認。到達奮起湖,總共花了三小時,沒有「酥炸螞蝗」的攻擊,卻有「咬人貓煎蛋」的刺激,可謂無忌不悔,一起經歷登山生涯中永難忘懷的一幕。我們13人,堪稱13個英雌好漢走出一條共同的路,有登山老手,有初次登山,往後記憶所及,曾經一起奮鬥過,錄下一篇登山「糜爛行」──迷迷糊糊光鮮燦爛,過程值得永存懷念!
▲摩天嶺光崙山軌跡圖 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trail&act=gpx_detail&id=149545
▲09:08 糕仔崁古道起登
▲09:21 進入糕仔崁古道
▲09:36 抵達土地公處
▲09:40 摩天嶺登山口在此指標後面
▲09:42 摩天嶺登山口
▲09:57 在箭竹林中鑽行
▲10:23 登頂摩天嶺
▲10:44 離開摩天嶺,前往光崙山!
▲11:09 登頂光崙山
▲11:10 光崙山基點,H1,815M,2-1193!
▲11:20 光崙山午餐休息
▲11:41 離開光崙山
▲11:54 途中巨木
▲12:00 鑽過箭竹
▲12:11 坍方不能過,覓路前行,開始與山林搏鬥!
▲13:52 發現纜繩,循纜繩下行!
▲14:00 進入河谷地形
▲14:26 前隊發現流籠頭,下到光崙山步道!
▲14:30 發現流籠頭,宛如涼亭!
▲▼同伴所拍雨林中奮鬥一幕
▲14:55 歡欣的一刻,下到登山口產業道路!
▲▼14:56 同伴陸續下行中
▲14:57 即將抵達登山口產業道路
▲15:05 歡欣的一刻,歷劫歸來,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