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計畫到蘭潭後山走走,車行到「油桐小徑」(可以進入嘉義大學蘭潭校區)入口時,往左看了一眼蘭潭水面,這裡是拍攝夕陽極佳之處。偶然間,發現一點鐘方向有個類似古井的突出物,拿出手機,放大相機長鏡功能,果然是口井。心生疑惑,難道蘭潭水面下有兩個古井,枯水期浮出水面?在好奇心驅使下,決定再度進入「襟山園林」,循步道下去前兩天才到達的「巫家古井」看看!
蘭潭為舊稱紅毛的荷蘭人開鑿的「紅毛埤」,市區蘭井街有個歷史建築「紅毛井」,「巫家古井」是否為第二個紅毛井?據稱,嘉義市府文化局將找專家勘查解密,至今謎津未解。市府規建「環潭步道」,連通小公園,2015年在淹沒區堤岸步道上,設紀念「襟山園林」解說牌,說明枯水期時,蘭潭水位下降,淹沒區巫家百年古井將會浮現。說明中,揭示一段歷史:日據時期,巫家「襟山園林」被強制徵收,日人放水淹沒大部分土地,只剩山頂涼亭及四邊土地,所建古井只在枯水期浮現。水井露出地面以砂岩雕刻,研判逾百年歷史。
嘉義蘭潭「環潭步道」有兩處入口,皆因步道年久失修,封閉多時,然側邊皆有小徑入口,可以連通。步道有一處觀景台,若蘭潭水位下降,古井將浮出,足以媲美嘉義市年代最早的「蘭井街紅毛井」史蹟。從「襟山園林」端進入,右轉(左轉接小公園),經「襟山園林」解說牌,在一古墓對面進入觀景台,可見「巫家古井」,尋路下行,50M後抵達「巫家古井」。蘭潭景致在此獨具,可謂山明水秀、風光明媚!循左側「月影潭心」方向,沿已乾涸草地土面前行,沿途數見已枯乾脆化的螺旋貝類硬殼,一踩即碎。約行百餘米,左側上行草皮,依稀見到「環潭步道」,乃續上行,數分鐘抵達「環潭步道」,赫然發現圍欄已卸一處,原來已有前人走過!
上至「環潭步道」,左行「襟山園林」端入口,右接小公園;採右行,接上環潭公路,完成「小勘查」!原來「油桐小徑」處所見古井,與「襟山園林」古井屬同一個,皆是「巫家古井(蘭潭古井)」。依據報導,嘉義市有兩個荷蘭據台時鑽的紅毛井,就是蘭潭低水位才會出現的「蘭潭古井」(尚未考證)與街坊鬧區內的「蘭井街紅毛井」,決定順道到蘭井街看看歷史建築「紅毛井」。
紅毛井位於嘉義市東區吳鳳北路與忠孝路之間的蘭井街內,係西元1637年(距今三百餘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諸羅山社開鑿的水井,故稱「蘭井」,因荷蘭人頭髮為紅色,又稱「紅毛井」。文獻記載:「紅毛井,在縣署之左。開自荷蘭,因以名。方廣六尺,深二丈許,泉甘洌於他井,相傳居民汲飲是井,則不犯疫癘。鄭氏時,有吳智武者鎮守斯地,重修之。」清朝乾隆年間以「蘭井泉甘」之名列入「諸羅八景」之一;2001年的歷史建築百景徵選活動中,紅毛井獲選為第63名;2008年12月23日公告為歷史建築,為嘉義市內留存最久的古蹟。
沒想到春節過年期間隨處逛逛,有此收穫,對於「蘭潭古井」、「巫家古井」、「蘭井街紅毛井」,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因以為記,以享讀者!
▲ 在「油桐小徑」入口處,偶然發現古井!
▲ 遠景與近景組合相片
▲ 「環潭步道」一處入口,步道封閉,卻另有開口!
▲ 兩天前剛遊「蘭潭古井」
▲ 「環潭步道」另處入口,步道封閉,卻另有互通小徑!
▲ 「環潭步道」入口(小公園端),接小公園!
▲ 「環潭步道」入口(小公園端),接小公園!
▲ 「環潭步道」入口(小公園端),接「襟山園林」!
▲ 「襟山園林」說明
▲ 環潭步道
▲ 古墓對面,進入觀景台!
▲ 觀景台,可見蘭潭!
▲ 蘭潭水位下降,古井浮出水面!
▲ 尋路下行,前往浮出水面的蘭潭古井!
▲ 下行50M,抵達浮出水面的蘭潭古井!
▲ 蘭潭古井之水
▲ 面對蘭潭古井,左側乾涸處似可行,決定試試!
▲ 沿途可見枯乾脆化的螺旋狀貝類硬殼,一踩即碎!
▲ 沿途可見枯乾脆化的螺旋狀貝類硬殼,一踩即碎!
▲ 回首可見蘭潭古井,弧狀潭面,獨具特色!
▲ 驀然回首,又見古井!
▲ 轉彎處,尋找左上行路線!
▲ 層層土面,狀緻非常,尋找左上行路線!
▲ 穿越上行雜草路線,雜草不長,可行!
▲ 左側上行路線依稀可見,右側蘭潭水域!
▲ 上行左側路線,回首可見三信亭!
▲ 上行左側路線,數十米後,前見「環潭步道」!
▲ 「環潭步道」進口,圍欄卸一處,已有前人走過!
▲ 環潭步道
▲ 環潭步道
▲ 接上小公園
▲ 回到「油桐小徑」,確認同一個古井!
▲ 「油桐小徑」入口處,遠眺三信亭!
▲ 「油桐小徑」入口處,遠眺「巫家古井」!
▲ 「蘭井街紅毛井」,位於吳鳳北路與忠孝路之間的蘭井街內,此處為吳鳳北路與蘭井街交岔口!
▲ 「蘭井街紅毛井」位於故事屋旁
▲ 嘉義市歷史建築「蘭井街紅毛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