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記得上「嘉雲大尖山」有多少次了,有幾種不同方向進入,基本上可歸納為三條路:華山10.5步道蜈蚣坪(大茶壺處)、二尖山、後棟山。今天起步大眾爺廟,經過梅圳古道(中樟湖步道)、百年古廟龍興宮,從二尖山進入大尖山;然後,穿過大尖山三角點,往後棟山方向前行,下到馬路,折向龍眼村產業道路,抵達龍興宮,再進入梅圳古道,回抵大眾爺廟,形成「梅圳古道、二尖山、大尖山O繞」。
路程雖已是耳熟能詳,但因久久才來一次,每一次進入龍眼村產業道路,總覺一片新意,是建設在進步,還是自己迷糊了?看到了鐵柵門,然後轉入竹林步道,才又快速恢復記憶,經過出口小廟,右走向上步道前往二尖山,左行產業道路直接到達龍興宮。遠遠的看到碧湖休閒茶廠,二、三十年前,老是在這附近打轉,多年過去,印象依稀疑是,路況比以前好很多,鄉村在進步,當年的農村生活一躍而成為休閒旅店,是觀光事業的發達,開路先鋒達到了應有的目標!
離開大眾爺廟,一小段鄉間林道,接上梅圳古道,前段已增建為上行階梯,然後是竹林步道,長有青苔的石階步道緊跟在後,一路向上,到達龍興宮上的休閒涼亭。好多年好多年以前,第一次進入這條古道,同伴一再提醒,步道濕滑,下行要小心;多少年過去了,當年門可羅雀,今日已是門庭若市,古道今昔,留下了登山客踽踽而行的足跡。儘管人來人往,絡繹不絕,「古道濕滑當心在意」仍盤旋腦際。
從龍興宮上行到二尖山,一路攀升,多年前整建完成的步道仍然安好,稍加油漆,必然完好如初。在此,左可見梅山古坑,劍湖山歷歷在目,後可見馬鞍山、梨子腳山、太平山三峰並列,步道步步高升,穿過茶園,進入二尖山範圍,電線杆上的「二尖山」字眼,成為眾人取景的標的。唬爛亭之前的二尖山休閒區,是登山客的最愛,在這裡,高談闊論,品茗煮酒,愜意非常!每遇假日,座無虛席,一位難求,食指大動,狼吞虎嚥,快意恩仇,老饕無憾!
離開二尖山,還要15分鐘,到達一等三角點「嘉雲大尖山」或是「雲嘉大尖山」,山頂上除了基點外,有嘉義縣掛的大尖山,也有雲林縣掛的大尖山,是「嘉雲」,還是「雲嘉」,總留著討論空間,茶餘飯後,笑談渴飲,總要有話題,這就是話題。楚河漢界,以北算雲林縣,以南算嘉義縣,後回如何?不可知,一代傳之一代,不急著在此時掀開謎底!
下了大尖山,往後棟山前行,接上龍眼村產業道路,無數個山頭躍躍欲起,13連峰興起了登山漣漪,讓平靜的嘉雲登山風氣隨之紛擾一時,久久不衰。從太平五指連峰,到結合大巃頂獨立山的七連峰,隨後發展到13連峰,若不知13連峰為何物?可以起步獨立山,到達大尖山時,再回頭走到獨立山,不就13個山頭,又何必汲汲於途強出頭。
<20201110>01刷,20201110 太平七連峰(松腳-太平)
<20201212>02刷,20201212 太平五指連峰(加碼)
<20210515>03刷,20210515 梅圳古道、梨子腳山、大坪古道
<20211002>04刷,20211002 梅圳古道、二尖山、大尖山O繞
▲ 二尖山、大尖山O繞軌跡圖 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trail&act=gpx_detail&id=576207
▲ 健康資料
▲ 08:29 抵達大眾爺廟,朝龍眼方向進入!
▲ 08:30 走向梅圳古道(中樟湖步道)
▲ 08:37 梅圳古道,通往龍興宮!
▲ 08:46 梅圳古道,竹林!
▲ 08:50 梅圳古道,長有青苔的石塊!
▲ 08:55 梅圳古道,石階部份!
▲ 08:58 梅圳古道展望,梅山鄉!
▲ 09:00 龍興宮
▲ 09:02 龍興宮前往二尖山步道
▲ 09:03 左起馬鞍山、梨子腳山、太平山!
▲ 09:18 抵達二尖山涼亭
▲ 09:19 二尖山休閒區
▲ 09:22 二尖山唬爛亭
▲ 09:36 抵達大尖山
▲ 09:38 一等三角點大尖山
▲ 09:40 在大尖山遇到石凍
▲ 09:43 離開大尖山
▲ 09:47 岔路,左行!
▲ 09:57 岔路,右行!
▲ 10:25 遇到種咖啡人,閒聊20分鐘後,抵此鐵柵門!
▲ 10:30 右轉,進入竹林步道!
▲ 10:33 竹林步道,轉茶園路!
▲ 10:35 出竹林步道,遇小廟,左轉,前往龍興宮,右轉上行步道前往二尖山。取左行!
▲ 10:38 遠眺碧湖休閒茶廠
▲ 10:43 採茶人
▲ 10:47 龍眼村林道系統
▲ 10:50 回抵龍興宮
▲ 10:52 進入梅圳古道
▲ 13:13 美好裝飾
▲ 13:48 大眾爺廟聯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