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覽:20240717~18 富士山O繞行I,上山富士宮線、下山御殿場線、順登宝永山
一樣的場景,不一樣的參與者,這是今年七月份二次上富士山的寫造。一再的重複相同登山路線,總有人問:「為何要重複來一個相同的地方?」若說,興趣使然,倒也不盡如此,每天吃飯,主食是一樣的,很少變動,但是副食若一樣,吃個兩天就膩了。登山就是如此,一樣的路線,不一樣的人群,人與物的結合,感知就會有所不同;專業登山是一輩子的興趣,與不同的人走一樣的路線,將經驗分享給後參與者,達到相互傳習的目的。
很多人視富士山為東亞三山小老弟而輕忽了,事實上,能夠前往富士山都是七月初~九月初的兩個月時間,正好是颱風季節,氣象最為不穩定,瞬間狂風暴雨算是正常,若一路風和日麗、艷陽高照,就是「福氣啦!」就戰略觀點而言,把他當作一座高山,慎選登山路線;戰術上,要重視他、尊重他,地形地物及氣候變化都要確確實實掌控,才能快快樂樂上山,平平安安下山!七月初的多起山難事件,事出必有因,就留給專業人員去推敲,登山客需要謹慎在意,不可等閒視之,畢竟「回首來時路,峰高無坦途」!
7/25 09:30佇足富士宮線五合目登山口,H2,400M,路線、地圖、氣象、雨量、風勢、氣溫等登山資訊清楚標示在各項圖表中,一目了然。全隊36人枕戈待命,各分隊照相留下紀錄後陸續上行,100M後抵達第一個洗手間,上一梯次上行收100日元,下行未收費,是否收費成謎,但是剛走100M就要上洗手間,也是奇怪!經過六合目雲海莊、宝永山莊,繼續上行。這一隊人員組成有點複雜,「磨合」成為重要因素,但這也是登山過程相互支援,不同意見融合於一體的例證。
多年前,走過北海道最高峰旭岳(H2,290M,日本百名山),深深以為日本登山環境很不一樣。相關單位的用心讓登山環境安全性很高,步道防迷線一路延伸至頂上,讓登山客初次拜訪亦有安全感。離開五合目登山口,之字形登山步道扶搖直上,防迷線伴隨左右,10:04通過六合目宝永山莊,一路上行,距離H3,776M的富士山基點劍峰,落差H1,376M,里程4.7K。過了七合目,高度已達H3,000M,山中霧氣漸起,前行者甚速,15:30左右已有人到達頂上富士館。
天氣真好,藍天白雲綠地,登山猶如郊遊,賞心悅目,安步當車,緩緩上行,心懭神怡,抬頭可見下一山屋目標,七合目、元祖七合目、八合目、九合目、九合五勺、頂上。日本登山步道以十個合目區分,最高點不叫十合目,而稱為「頂上」,今天住宿頂上富士館。之所以選擇富士宮線,一來路短,里程4.5K到頂上富士館,可以優哉游哉抵達,別人走五個小時,我們走八個小時又何妨?二來住宿頂上翌日直接攻頂,增加攻頂成功率。
過了七合目,高度已達H3,000M,突然感覺精神不振,又想睡覺,心想高原反應了。步履蹣跚,左右搖晃,抵達八合目,稍事休息,吃點備糧,突覺好轉,繼續上行。同伴告知,早上旅行社準備的中餐行動糧太多了,一路分送山友,登山團變成了慈善團,真是好玩,早上分發便當時,本以為只有一份,剩下很多,原來是有兩份(菱形與方形),大家拿到時,未做整理即揹著上山。估計這份便當是平常登山中餐行動糧的3~4倍,旅行社擔心我們挨餓吧?或者是本隊都有頑強體力,不在乎揹重;或是有著慈善心,揹上山分享有緣的登山客。
在六合目遇到山友的隊伍,路線正好相反,該隊有個隊友超越了領隊,未從岔路走向宝永山,卻與我們走在富士宮線上,透過Line聯繫,我們幫忙把脫隊隊友喚了回來。八合目有個女孩問我們是否跟團?告知是組團非跟團,觀其裝備,還真為她們擔心,開山後罹難的山友幾乎都是裝備不足,擺在眼前的就是如此,「把登山當兒戲」。看著別人,想著自己,高原反應又來了,舉步維艱,忽左忽右,真是難過,好想停在九合目,一股意志力油然而生,「再走一步吧!」、「再走一步吧!」接到台籍日本導遊電話,言談中似乎有事擺不平,心想可能是床位吧?來自不同性質的團體,需要「磨合」呀!
本為押隊,卻被隊友押著走,實在過意不去。18:15進到頂上富士館,卸下背包,同伴來訴說,床位問題有爭議,果不其然,需要再「磨合」!請大家暫時不要離開餐廳座位,先感謝大家的等候,說說笑話緩緩氣氛,然後床位問題搬上檯面。我們35人睡二樓,有40個位置,台籍日本導遊睡樓下,5個位置讓給非本隊的年輕女生。怎麼解決床位問題?5個女生看到爭吵的全貌,請她們以外人身分建議處理方式,她們討論後,發出聲音「男生一邊、女生一邊」,大家沒意見,就此定案,交給台籍日本導遊去處理,女生先上樓選位,爭議問題消彌於無形。
大家抱怨住在二樓不方便,翌日清晨,問了一些人,還是二樓好,沒有人吵,一樓有走道通往洗手間,整晚有人走動,亮著燈,很多人未闔眼。這裡的餐食不敢領教,抵達頂上富士館時,晚餐已開動,有些人吃飽了,我沒有食慾,要了三杯淡茶,慢嚥下肚,這就是全部晚餐。第二天早餐仍然未動,拿著行動糧中的飯糰囫圇吞,行走間吃掉二包「薯條三兄弟」,一路走到富士宮線五合目。事後回想,或許我們可以帶著旅行社準備的行動糧走完富士山,不用在頂上富士館就食,只是是否能盡如人意,不可知也!
7/26 04:35第一道「御來光」躍出雲層,一日之計在於晨,啟動一天的開始。頂上富士館前面就是一大高地,遠眺「御來光」,人潮洶湧,幾無踏足之處,同伴照了好多相片,透過Line相簿分享。04:50集合,走向富士山之巔劍峰,一路觀賞日出即景,旭日東昇,瑞氣千條,「御來光」其來有自,絕非空談。火山石礫甚滑,小心翼翼,到一平台處,開始排隊上山,落後的隊友上來了,晚來的說「我們是一支隊伍」,插了進來,對耶?非耶?留予外人評論!從劍峰下來,回到平坦地,引導大家前往觀看富士山火山口全貌,一來因時間關係,未做「缽巡」,二來御殿場線下來,沿途所見景緻與「缽巡」同一方向,留點時間在宝永山賞景或許較佳!
06:30頂上富士館集合,踏上回程御殿場線,「不守時」永遠是登山禁忌,希望有一天能徹底改善,只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事過境遷,不以為記。穿過鳥居,走下御殿場線,之字形路線一路向下,火山石礫遍布,稍一不甚,即會滑倒,緩步而下,眼觀四方。左側河口湖,彎行如月,俯瞰八合目、七合目如在左近,右側綠意盎然、翠蔭覆蓋,甚為賞眼,「缽巡」所見亦是如此。一小時後抵達八合目,未幾到達七合九勺「砂走館」、七合五勺、七合四勺,七合目,下到H3,000M以下,火山石礫步道變化成為火山石粒,好走多矣!
抵達「大走砂」叉路口,左轉避開「大走砂」路線,霧層漸濃,擔心天氣變化,討論直下御殿場線五合目的可行性,通知司機,司機認為御殿場線大巴無法進入而作罷。依原計畫而行,岔路口走向宝永山,過馬背,下看二號火山口,甚為壯觀。上宝永山,登高小天下,風勢呼呼,360度展望,遠眺河口湖,近觀一號火山口,視神經終極享受,或可說「致命吸引力」,美哉!沿山壁小徑直撲而下,再走一段約20分鐘火山石粒步道,來到座椅休息處。
在休息處稍事休息,續而上行一小段上坡路,山坡處有指標,右行10分鐘抵達富士宮線六合目,再20分鐘抵達五合目;左行穿過森林步道,50分鐘後抵達富士宮線五合目。採右行,到達六合目雲海莊,先來一罐冰凍啤酒解解渴,宣布下山囉!真好!或許是陡然從H3,700M降到H2,500M,氣溫的落差不能適應,「再不走就要中暑了!」,於是,飛奔而下,就算是結束前的狂放吧。再20分鐘抵達五合目,重回文明,上車吹冷氣等人,40分鐘後全員到齊,我們要下山囉!
先解決民生問題,驅車50分鐘,來到一家日式餐廳慶祝富士山完登,豐盛的日式定食,台灣旅行社不惜成本,加碼提供生啤酒喝到飽,雖不至於呼盧喝雉,卻也老饕瘋狂。晚上住進山中湖飯店再度慶功宴,日本旅行社不惶多讓,相當大氣,冰凍清酒無限暢飲,大家有所節制,三瓶10合清酒(1,800c.c.*3)喝不完。來自不同領域的人員,在相互敬酒數圈下來,或許是「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吧,大家磨合了!登峰造極富士山攀登之行告一段落,36人上山,全數登頂,安全下山!
▲ 富士山攀登路線圖
▲ 富士山世界遺產登錄
▲ 富士山
▲ 7/26 富士山上行富士宮線軌跡圖
▲ 7/26 富士山上行富士宮線健康資料
▲ 7/26 09:10 攀登富士山,富士宮線五合目登山口!
▲ 7/26 09:15 攀登富士山,富士宮線五合目登山口!
▲ 7/26 10:03 攀登富士山,富士宮線七合目!
▲ 7/26 12:21 攀登富士山,富士宮線元祖七合目!
▲ 7/26 13:37 攀登富士山,富士宮線八合目!
▲ 7/26 13:58 攀登富士山途中
▲ 7/27 04:40 攀登富士山,御來光!
▲ 7/27 御殿場線軌跡圖 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trail&act=gpx_detail&id=3496080
▲ 7/27 攀登富士山下行御殿場線健康資料
▲ 7/27 05:31 攀登富士山,登頂劍峰!
▲ 7/27 05:32 攀登富士山,劍峰基點!
▲ 7/27 06:37 下行御殿場線
▲ 7/27 07:22 下行御殿場線,途中紀念碑!
▲ 7/27 07:23 下行御殿場線,八合目!
▲ 7/27 09:47 下行御殿場線,離開大砂走!
▲ 7/27 09:53 下行御殿場線,宝永山!
▲ 7/27 10:01 下行御殿場線,宝永山馬背!
▲ 7/27 10:39 下行御殿場線,宝永山山下!
▲ 7/27 14:31 完登富士山,慶功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