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4月16日,本計畫前往中橫東卯山,因天候因素,轉往尾寮山。到達登山口(台27與屏185線交會處),飄著細雨,披著雨衣,緩步走入尾寮山登山步道,很快經過「集義亭」來到民宅,卻想著雨後天清的濁口溪與荖濃溪。於是,在一陣急雨後,折回右轉前往茂林國家風景區,觀賞濁口溪上吊橋。途經「集義亭」拍下一些畫面,遠眺大津橋及橋下濁口溪;從六龜方向過來的荖濃溪與從茂林國家風景區過來的濁口溪在大津橋相會,形成U型河道曲流地形。
100年4月23日,五年後,本計畫前往廬山三寶之一的再生山,氣象報導中北部地區100%下雨機率,車過斗南,遇到傾盆大雨,決定南返,再度前往尾寮山。仍是舊地重遊,從屏185線起點順尾寮山步道(產業道路)上行,約在3.8K處,有新建大津瀑布-尾寮山步道來會,決定回程走走看。休息過後,繼續往尾寮山上行,經觀景亭,一寬廣平地處,兩段陡上坡,又心繫一路上的油桐花,決定回頭拍攝難得一見的景況,並順大津瀑布-尾寮山步道前往大津瀑布。還是沒有登頂尾寮山,與前一次如出一轍!
無緣的尾寮山,2-1653,H1,427M,落差約1,300M,步道單程全長8.7公里(標示起自大津橋,總長為9.2K),是攀登高山行前訓練的好地方。登山口位於屏185線、台22和台27線的交接點大津橋前,隔濁口溪和茂林對望。尾寮山位於屏東縣三地門鄉與高雄縣茂林鄉交界處,屬大武地壘之邊緣山地,是大津一帶山區最高峰。濁口溪與荖濃溪在此山麓會合,直行進入茂林國家風景區左轉亦可前往扇平風景區,終年遊客絡繹不絕,有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提及尾寮山,讓人有一種又愛又恨的感覺,其實此登山步道對郊遊健行者而言,可訓練其腳力健身,是鄰近鄉親假日休閒的好處所,對爬山的人來說是一種耐力與體力的磨練。步道前半段為緩坡產業道路,兩旁有青翠的相思林,可欣賞茂林一帶美麗山水,後半段為登山山徑,路徑長坡度陡,是登山者最好的訓練基地。
從登山口沿著產業道路,循之字形緩慢向上盤轉,二旁相思林青翠隨風搖曳,約15分鐘見一木製指示牌,往左可行至沿山公路,前行是尾寮山步道。往步道前行至一岔路左上可到集義亭,亭上展望良好,可以清楚的看見,從六龜方向蜿蜒而來的荖濃溪與從茂林國家風景區而來的濁口溪在大津橋下會合,形成一U型的河道曲流地形。
續行約35分鐘到達一座落於荔枝園中如廟宇造形之民宅,大多數人至此休息、泡茶後就折返。從民宅後面道路之字爬升,約走40分鐘,產業道路結束。接著是一大段又濕又滑的陡坡,一坡接著一坡,這段讓人汗如雨下、氣喘如牛、臉色發白、兩腿軟腳的長陡坡須爬50分鐘。第一段陡坡中間設有一「觀景亭」(約在5.9K處),過後遇一平地,有木椅休息,然後又是一段陡坡。
過了四段陡坡後,H1,150M的觀雲台就到了,此處山稜狹長平緩,林木遮陰,約可容納30人,是攻頂前的體力補給站。雖說可以觀賞雲海,但經常是霧鎖大地,天氣晴朗時,可遠眺茂林、萬山、多納等原住民部落。攻頂前又是一段段陡上坡,時而拉繩索攀登,時而拉樹根使力而上。隨著海拔漸次升高,原始林更高更壯也更茂盛,走著走著終於登頂了。
此次未能登頂,留下些許遺憾,只好再等下次!據說,三角點上那一塊寫著「山高人更高,水長腳更長」的生銹鐵製牌子已更新了,未及問清楚寫的是什麼就下山了!可是這幾個字道盡登山者「山到極頂我為峰」的雄心壯志,畢竟「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這是登山者的胸襟!。每逢假日,登尾寮山的人熱鬧滾滾,這一座可休閒又可鍛鍊體力、耐力的山,看你如何看待它。下山時踏著來時路,「回首來時路,峰高無坦途」!想著這一趟有甘有苦的尾寮山之行,又過了充實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