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下著大雨,05:00嘉義全員報到,民雄、大林、斗南續接上車,一個不缺,準時出發!氣象報告這兩天氣流旺盛,全省皆雨,濕度超過90%,下雨機率80~100%,不時有北部山區豪雨特報。心想碰雨是免不了,還是開玩笑的跟大家打了一個賭,花蓮這兩天會下雨否?沒想到全車皆曰不會,真是信心十足,車過雪隧,一道陽光,堅定了我們的信念,兩天健行皆屬陰天,登山健行最佳天氣。未到六點(05:40),瓦拉米登山口邁步進入,正巧旭日東昇,也是唯一陽光露臉的時段,運氣又與我們有約!
很快到達0.5~1.5K的山風吊橋、山風瀑布,時間尚早,遊客未到,可以盡情拍攝,決定將隊伍打散,各依速度自行進入瓦拉米山屋。過了山風二號吊橋,不再是寬廣「人行道」,而是登山小徑,一直到4.5K的佳心,有一段稍陡坡步道,其他皆是緩上坡,走來舒適異常。在佳心露營場地稍作休息,吃了早點,再度舉步,計畫以3K/Hr的速度前進,單程13.6K估計4.5小時到達,即10:00進入瓦拉米山莊,睡個大頭覺,13:30離開。沒想到,前頭人員一路猛進,竟然在09:10到達,沿途風光不知有無細細欣賞?實在可惜!
過了佳心,開始進入瓦拉米步道精華段,生態盎然,走來賞心悅目,心曠神怡,有幾段崩壁,都已修護良好,雖然有點危險,對登山客而言,卻是輕鬆通過,幾段陡上坡皆有護索,毫無難度!數著標距柱公里數,很快來到7.8K的黃麻,是以前的駐在所,H920M,有一個相當大的平坦地,休息百人以上,應無問題。在黃麻小歇後續行,看到不少巨樹,看來年代都已久遠,樹上寄生蘭相當壯碩,雖然別處亦可見,但此處特別大又多,是健行中另一收穫。沿途標示很多植物名稱,自導性強,從青剛櫟、愛玉等等,旅途中又得增長知識,一舉數得,可視為知性之旅。
約在9K處,有一「殉職者紀念之碑」,查閱資料方知:「昭和6年6月24日建立,布農族曾在此發動抗日事件,喀西帕南駐在所被襲事件,當時有10名警備員死亡,而設立喀西帕南事件殉職者紀念碑。」每段古道都有其背景或歷史典故,這又是一個實例,所以古道追蹤探索有其吸引人之處。開始數著腳步,500M一個標距柱,每過一個標距柱,距離又少了500M,幾乎每兩公里都設有休息座椅,只是腳步一邁開,就很難停下來。離開「紀念之碑」,很快來到11.5K處,設有石椅休息處,擺設似另有意義,只是看不懂,小憩想了一下,不知所然,只好離去!
10K處,有著黃麻吊橋,分稱一號及二號,站在橋上,隨風飄盪,兩側深谷豁豁、溪流潺潺、清風徐徐,甚為快人!腳步不斷加快,但仍穩定前進,所謂「行百里半九十」,用於此處,正是最佳寫照。看到瓦拉米吊橋,就已接近12K,單攻去程已近尾聲,過橋後,步道甚為平緩,走來舒適異常。
在12K處,遇到回頭的隊友,請其回去拍團體照,難得的一天徒步近30K經驗,一定要合影。步道里程官方標示單趟13.6K,來回27.2K,但奇怪的是,GPS顯示的是32K,孰對孰錯,不重要,重要的是已經到了瓦拉米山屋。這是八通關越嶺古道的起點,也是新康橫斷的起點,標示牌寫著14.2K抱崖山屋。走過這裡,大水窟的絕美景色有相當吸引力,儘管新康橫斷的艱難險阻,登山客仍然前仆後繼,唐詩「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可以用來描述登山客飄零的孤寂!
踏入瓦拉米,就看到黃喉貂(是台灣原生最大的貂科動物,成體約有黃鼠狼的二倍體長及三倍體重)東跑西竄,對生人一點也不陌生,好像在耍著我們玩,一群人也擔心打擾到它,鴉雀無聲,難怪到達山屋時,未聽到任何聲音!在山屋睡了大頭覺,算是難得,一天近30K的旅程還可以享受南柯一夢,與周公打打交道。11:15離開山屋,走向回程,不疾不徐,以四小時徒步預測,又在佳心稍作休息,15:30回到登山口!
在卓溪鄉卓麓部落布農族阿布斯民宿用了晚餐,這風味餐真不是蓋的,玉米、番薯、竹筍、木瓜絲、生椒、青菜、豆腐、木瓜、水梨、山豬肉、秋刀魚、豬小排炸塊、小米酒、啤酒,無一不是原住民「拿手菜」。只是提早到達,飯未煮熟,造成有菜無飯,有飯無菜,老闆手忙腳亂,我們七嘴八舌,文化不同,溝通確實有難度!要了六瓶小米酒,喝了四瓶,啤酒則開9瓶,破了最少紀錄!可說杯盤狼藉,卻不能說酒足飯飽,但是,大家都很高興,畢竟這是不一樣的一餐,司機楊先生的用心大家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