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行程】徒步5K、9,500步、2~3小時、落差250M:內暗坑土地公廟-蜈蚣崙段-好漢坡-犁壁石-觀音石-石頭公(粗坑頭土地公廟)-山中傳奇-內暗坑土地公廟。
八通關古道是清光緒年間,由總兵吳光亮帶領1,500名士兵,花了10個月時間貫通中央山脈修建而成。古道全長152K,起於南投竹山,終於花蓮玉里,經過鳳凰山、東埔、八通關草原、乙女瀑布、父子斷崖等地區,是台灣首座橫跨東西方山嶺的道路。南投竹山社寮古道是八通關古道的啟始路段,沿路多茶園、竹林、田園,山容秀麗,往返共約8K。其中社寮-土地公鞍段位於鳳凰山支稜延伸之小稜脈,走在古社寮社區道上,就像踩在蜈蚣背上,因而取名為「蜈蚣崙」。
由其大型看板介紹之路線圖可以瞭解,「蜈蚣崙」只是社寮社區登山路線之一環,可以如此走法:台3丙線-枋寮巷-0.7K-台灣關廟-1.5K-內暗坑土地公廟-八通關社寮古道(今天所走之路徑)-石頭公-陳東坑山(H650M)-溪州大山(H628M)-象鼻山觀景台-集集攔河堰-獅頭山-台3丙線-枋寮巷。估計里程7~8K,4~5小時。
06:30嘉義開車,07:30抵達八通關社寮古道入口(內暗坑土地公廟),進入枋寮巷後,道路狹窄,會車不易,只能通行小巴,途中經過「台灣關廟」。內暗坑土地公廟附近為私人土地,卻似一小公園,有一房屋,內有歌唱設備,可能是附近居民唱歌娛樂場所。進入古道,連續數段上升坡,踩著石階逐級而上,沿途竹林、茶園,地形變化,頗有可觀,是典型小而美的社區運動健行場所,若延伸至集集攔河堰,則可歸類為較長距離之郊山。
離開內暗坑土地公廟後,經過劈壁石、觀音石,遇「山中傳奇」岔路,左上行前往石頭公、陳東坑山,右下行為O型回走路線。先左行,到達石頭公(粗坑頭土地公廟)處,石頭公為一小土地公,安置於樹洞中,也算特殊。右下行可至初鄉國小,左上行可前往陳東坑山、溪州大山、象鼻山觀景台、集集攔河堰,登頂獅頭山,看看四周展望。我們至此而折回,在「山中傳奇」岔路處左下行,先經泥土步道,而後接上水泥產業道路。過了「山中傳奇」民宿岔路後,右側有一自然步道,下行可至內暗坑土地公廟。
短短5K踏查行,慢走細行,走來舒爽,見識到八通關古道啟始路段,寬廣平整,足以跑馬,古道跑馬,留下想像空間。
▲ 八通關古道社寮段軌跡圖 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trail&act=gpx_detail&id=1220403
▲ 健康資料
▲ 社寮四里象鼻山步道圖
▲ 07:30 抵達內暗坑土地公廟
▲ 07:32 社寮古道入口
▲ 07:33 附近景觀
▲ 07:40 社寮古道入口,左為私人土地,似小公園!
▲ 08:08 岔路處皆有指標
▲ 08:26 竹林內的瘦稜
▲ 08:27 犁壁石
▲ 08:35 觀音石
▲ 08:36 O行岔路,先左行!
▲ 08:50 抵達石頭公處
▲ 08:52 左往陳東坑山,右往初鄉國小!
▲ 08:52 前往陳東坑山步道
▲ 08:53 石頭公
▲ 08:53 樹洞中的石頭公
▲ 09:12 回到岔路處,順山中傳奇指標下行!
▲ 09:14 下行路
▲ 09:22 接上水泥產業道路
▲ 09:52 山中傳奇民宿岔路,不進,續左行!
▲ 09:57 右側下行捷徑
▲ 10:00 回到內暗坑土地公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