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傳:「伊勢七度、熊野三度」,一生要到伊勢神宮參拜七回,要到那智神社參拜三回。」伊勢神宮號稱「日本人的心靈故鄉」,日本八萬多神社之首,且受日本皇室深厚崇敬,是日本天皇登基之後,必定前來朝拜的地方,和京都的平安神宮、東京的明治神宮並列為日本三大神宮。自古至今參拜者絡繹不絕,每年估計超過6百萬人前來參拜與參觀。
伊勢神宮的殿宇離地很高,採用了通稱神明式的一種建築方式,是殿宇建築中最早的一種建築風格。伊勢神宮大約從西元前2年才開放內宮,是一座特殊的神社;禁止人民入內參拜,直到12世紀以後才對人民開放,因此宮前的商店街區門前町進而繁榮發展,形成了一個特殊的商圈。
伊勢神宮每年舉行「恒例祭」,每隔20年舉行「式年遷宮」及「遷宮祭」,將舊殿的神儀移到新殿,這些儀式及祭典由天武天皇制定,至今已流傳1,300多年。最近一次是在2013年,是第62次「式年遷宮」。為了每二十年一次的遷宮,伊勢神宮的周圍種滿了高級檜木,以供給需求。因為必須使用大量木材,日本人從過去就開始學著如何拉長視野,讓水土保持到最佳狀態,在造林計畫中,種植出品質優良的檜木。至於宮殿拆遷後的木材,會被運往全國各地,讓需要木材的神宮或神社得以利用。一種信仰的行為,其實暗喻著環保與新陳代謝的循環。
進入伊勢神宮前,領隊交代幾件事情,大家照做,覺得好玩:
通過被認為是俗界和聖界分界處的宇治橋時要靠右走,因為左邊是神仙的專用通行道;接下來也要在河邊的御手洗場將手洗乾淨後,才能再繼續前往正宮。
在伊勢神宮參拜是二拜二拍一拜,拍手時右手稍微往掌心方向退,用右手的手指拍左手的掌心才是正確拍手的方法。
伊勢神宮與其他神社不同,所有的參拜者都只能在正宮門口隔著白色的簾幕參拜,所以只能觀望外觀。
伊勢神宮内宮附近有個可以逛街的街道「御蔭橫丁」,這條街道完全是託參拜伊勢神宮內宮的觀光客的福而興起,因而得此名。參觀伊勢神宮後,就到「御蔭橫丁」逛逛,對燒烤牛肉有興趣,飛驒牛500丹,本地牛700丹,感覺很奇怪,號稱日本第一的飛驒牛價值竟然較低,或許是推銷手法吧!邊走邊啃也不錯,每一口都是百元台幣,說不心痛是騙人的,但好吃,嘴饞心儀!
出到伊勢神宮,看到很多人向後轉深深敬禮後離開,做這個動作,必然是日本人;我們這一群天之嬌子,晃著晃著就出去了。只是在進入時,先拍團體照,然後全體向後轉,一致走向大門,也是一種即景。
伊勢神宮前合影留念!
向後轉,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