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千年血汗滄桑史,化為今日野長城穿越行;金戈鐵馬年代已逝,繁華歲月來臨;關外、塞外成為歷史名詞,「長城上」才是今日用語!
2013年踏入野長城循跡訪古,已有五年時間,從早期只是走走長城,發展到賞楓、賞桃花之旅,行蹤遍及有「京北第一峰」之稱的黑坨山,「萬里長城第一樓」之稱的九眼樓。甚至跨越「死亡稜線」鷹飛倒仰、步步驚魂的38蹬、望之彌高的天梯、設計錯誤的「斷頭長城」、環環相扣的北京結、一馬平川的古北口穿越金山嶺、萬里長城慕田峪獨秀、絕中僅有的黃花城水長城。當然包括已完全人工化的司馬台、居庸關、八達嶺、山海關等!
走了這麼多次,經常住的農家院是西柵子村的「鄉曲樂農家院」(楊老闆,13716700794),從簡單窩鋪,到四人房住二人標間,空間甚大,收費合理!這裡可以做全羊餐(涮羊肉、蒸炒羊頭、手抓羊、羊雜湯、羊騷子、肥羊燉、烤羊肉串等佳餚)、全魚餐(燻烤、紅燒、清蒸、蔥油、生魚片等美味)、各類主食(米飯、玉米、餅、水餃、雜醬麵、饅頭、花捲等)、時令水果應有盡有,來到此處,住的好、吃的好,值得一宿再宿,絕對賓至如歸,餐餐酒足飯飽!
西柵子村位於懷柔區縣城西北邊,距離城中心38K,於清代中期成村,村民以木柵做圍牆,因以名之。地理位置在長城外面,屬於關外,環境優美,自然景色秀麗,村裏人依據墳墓排列推算出至今大約三百多年。其東南西三面環繞著長城,為箭扣段野長城;北面是H1,534M的黑坨山,為京北第一峰,整個村莊坐落在黑坨山南坡,平均高度H615M。
一、居庸關
20130922 北京野長城02:天下第一雄關--居庸疊翠
居庸關長城是中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景區,是從北面進入北京的門戶,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燕山位於北京之北,太行山位於北京之西,兩座山脈稜線相會於北京西北方向,形成峽谷鞍部,為塞外民族南下牧馬侵襲地點,所以設有城關的居庸關及防禦作用的八達嶺。兩座長城接分兩邊,分別依燕山及太行山等高線而設,相當雄偉健闊!
居庸關與倒馬關、紫荊關合稱「內三關」,是長城出名的關城。與附近的八達嶺長城同為北京西北方的重要屏障,距北京約60K,設於太行山餘脈之軍都山長達15K的峽谷間,兩側均有高山聳立,山巒重疊,樹木蔥郁,縱深約20K,地勢險要。還有別個長城所沒有的護城河,景色瑰麗,遠在800年前的金代,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稱為「居庸疊翠」。兩道長城銜接處已成為重要交通孔道,歷史上的的溝為兵家必爭之地,設置居庸關關城,內屯兵積糧,為重要軍事基地。
進入大門,上到長城雲台,兩山稜脈相會於此,總長度約在4~5公里。從右邊緩坡走起,上行東山長城(燕山段),一路緩上,爬升155M後,上到最高點的東山箭樓,樓內有賣飲料及紀念品,小休後順時鐘方向續下。經過「好漢坡」,眼望護城河(現名水庫),有山有水就是不一樣!經過護城河,進入關城,斗大的「居庸疊翠」石碑落入眼簾,居高臨下,形勢險峻。繼續上行,爬升高度330M後,到達「北No12敵樓」,可以右轉往下,來到真武廟,算是繞了一圈,耗時三小時。亦可繼續上行到「北No17敵樓」,是西山長城(太行山段)的最高點,再折回往下回雲台。
二、八達嶺
20130922 北京野長城03:八達嶺長城
20160521 八達嶺長城
八達嶺位於北京市延慶縣內,跨於燕山與太行山上,最高點1,015M,建於公元1504年。八達嶺是中國大陸開放最早的一段長城,也是至今為止保護最好,最著名的一段明代長城,曾接待各國元首無數。目前,整修完成可行部分全長3,741M,關城有東西二門,東門額題「居庸外鎮」,刻於嘉靖十八年(1539年);西門額題「北門鎖鑰」,刻於萬曆十年(1582年)。
史稱天下九塞之一,是萬里長城的精華,在明長城中,獨具代表性。毛澤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我們則是「既登長城是英雄」。距離居庸關十餘公里,共組燕京八景之一「居庸疊翠」,燕京八景又稱燕山八景、燕台八景,是指燕京(北京舊稱)舊時的八個景觀,包括薊門煙樹(西土城)、盧溝曉月(蘆溝橋)、金台夕照(金台路)、瓊島春蔭(北海公園)、居庸疊翠(八達嶺、居庸關)、太液秋風(中南海)、玉泉趵突(玉泉山)和西山晴雪(香山、八大處)。
八達嶺長城與居庸關長城一樣,北邊建於燕山上,西邊建於太行山上,沿山脈稜線而行,相會於入口平台處。與居庸關長城不同點在於,居庸關為城關,外圍長城成環狀;八達嶺放射狀,需來回方能走完全段。八達嶺長城太行山段陡峭,到達南四樓後需折回,往後長城只能遠眺興嘆,冀望早日恢復舊關;燕山段平緩人多,到達北四樓後,右側有一水泥下行步道,可回至起點平台而成O型環路。
三、黃花城水長城
20130924北京野長城:集「奇、秀、美」於一身的黃花城水長城
黃花城水長城AAAA旅遊區位於北京市懷柔區九渡河鎮境內,離北京市65K,約需1~2小時車程。以奇著稱,以秀為特色,融山川、碧水、古長城為一體,已成為著名旅遊休閑勝地。這裏三季有花(冬季雪),四季有景,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四周群山環抱,林木茂盛蒼翠,形成了一年四季絢麗多姿的植物景觀。「九分山水一分田,青山碧水兩相戀」,讚評絕佳。至此既可欣賞秀麗的湖光山色,又可觀賞水長城的清靈俊秀,還有綠樹紅花相伴身。
遊覽上以3~4小時為宜,細細品味,不宜走馬看花!若屬登山健行,不建議搭船,從西口售票口進入後,售票口-明長城-「高山漂流」水長城-黑龍潭-明代板栗園(明長城II)-盤山棧道-東口隧道-出東口停車場上車。以四個小時時間,縱遊「明長城、水長城、明代板栗園、黑龍潭、盤山棧道」五大景點,細細品味山水景色,領略以奇著稱,以秀為特色的黃花城水長城!
在「高山漂流」處有一人工長城,直下溪流,對面就是一般常見的水長城。長城出水後,翻過一座山頭,在另一處下水,然後又拔高,山頭有敵樓。再度入水,銜接明代板栗園內的明長城II。走入明代板栗園深處,明長城II由此起步,扶搖直上,估計距離終點敵樓大概有800M。約走到一半,回頭一看,三道長城入水歷歷在目,就是「長城戲水」、「水沒長城」、「長城入水」。
四、原汁原味箭扣野長城
20130923 北京野長城07:穿越二部曲,北京結穿越箭扣長城
20160523 箭扣長城之小布達拉宮段
20160909 箭扣長城之二:小布達拉宮
20160524 箭扣長城穿越慕田峪長城
箭扣野長城位於北京京郊懷柔縣西北八道河鄉境內,距懷柔縣城約30K,最高點H1,141M,一般起步懷柔區雁栖鎮箭扣村。山勢富於變化,險峰斷崖之上的長城也顯得更加雄奇險要,是近年來各種長城畫冊中上鏡率最高的一段,向來是長城攝影的熱點。這是明代長城最著名的險段之一,也是目前碩果僅存可以長程穿越,不經人工雕飾的偉大工程。因整段長城蜿蜒呈W狀,形如滿弓扣箭而得名,又有「一箭雙鵰」、「扣箭待發」等典故,徒步其間,驚、險、奇、特、絕是其特色。親臨其境、驚心動魄,殘破、古舊、樸拙的磚石綿延于崇山峻嶺之中,荒涼不事雕琢的自然美,更能令人感受長城金戈鐵馬的千年不屈風骨。也因自然風化嚴重,沒有任何人工修飾且其山勢極陡峭,幾乎是直上直下,能領略到原汁原味的古老長城景觀。
箭扣長城之得名除了滿弓扣箭外,尚有兩個傳說。其一、修築長城時,箭扣長城本無名。有一次,當地一位地方官前來考察長城,發現箭扣長城十分雄偉,而且在群山之間像一個澗口,就命名為「澗口長城」。當他回到朝廷時,覺得名字不妥,想起了古話「一箭扣雙雕」,隨即拍案,叫這段長城為箭扣長城。其二、箭扣附近有段長城,在通過一極險之處時,由於下方是數十丈深的懸崖,長城沒有立足點,古人便在此架設了兩根粗鐵樑,使長城在鐵樑上淩空昂然而過。但是,至今無紀錄顯示架構在何處。
一般所稱箭扣長城,係從黑坨山起步,經九眼樓、北京結、鷹飛倒仰、天梯、38蹬、將軍守關、箭扣樑、小布達拉宮、正北樓、牛犄角邊,然後進入慕田峪長城,總長度超過20K。縱走箭扣長城,可分2~3天走完,但是景色多變,以三天細品慢嚥為宜。第一天上九眼樓,勇攀北京結;第二天起登北京結,經過鷹飛倒仰、天梯、將軍守關、38蹬,下箭扣樑;第三天再上箭扣樑,穿越小布達拉宮,登頂正北樓,經牛犄角邊進入慕田峪長城。
五、黑坨山-九眼樓-北京結(箭扣長城之一)
20160907 立足九眼樓、放眼黑坨山
黑坨山是軍都山的主要山峰之一,H1,534M,位於懷柔區西柵子村北4K處,屬於懷柔、延慶二區交界處。登頂黑坨山(H1,534M,京北第一峰)最少有三條路,其一來自山西,其二來自九眼樓(H1,141M,萬里長城第一樓),其三來自西柵子村產業道路接黑坨山排水道。天氣晴好時,能在黑坨山頂俯視崇山峻嶺中綿延的古長城、唐長城與明長城在此處交匯而後各自飛入北、西、東的群山之中,南面便是箭扣長城。
西柵子村到九眼樓登山口,公路約1K,再由登山步道上九眼樓,然後上黑坨山,約2.7K,路況超好,沒有難度。若目標在箭扣野長城縱走,可以起步西柵子村,經產業道路接上黑坨山排水道登頂黑坨山,再前往九眼樓;或走登山步道到達九眼樓,再順野長城(前段已成石塊地形,後段極陡坡攀爬不易。)前往北京結,不登頂黑坨山。
九眼樓,號稱「萬里長城第一樓」,位於北京市懷柔區城關鎮西北21K,黑坨山南麓,懷柔區與延慶區交界火焰山頂部。因敵樓每面有9個箭窗,故名;又因山勢高峻,晴天可望到北京城,又稱「望京樓」。是萬里長城規模最大,瞭望孔作多的敵樓,在軍事防禦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其所處地理位置險要,是宣(宣府,今之宣化)、薊(薊州,今之北京)、昌(昌平)三個軍事重鎮接點,也是內外長城的交匯處。
北京結又叫「長城結」和「三叉邊」,三道來自不同方向的長城會集於此。長城從山海關一路過來,在這裡分成兩個方向,一路向西南奔山西,另一路向西北奔塞外,從空中看正好是三個方向。北京結往東是慕田峪(山海關方向),往北是九眼樓(斷頭長城),往西是黃花城(山西方向),明長城從山海關過來,至懷柔境內分為內長城和外長城(斷頭長城),而北京結也就是內外長城的分界點。
行程從西柵子村(H615M),上九眼樓,再陡上黑坨山,走來淋漓盡致,有登山的感覺。從另一頭下山,為一大O型縱走,估計時間7~8小時,落差約1,000M,登山口標高約800M。行程若倒過來走,先上黑坨山,再走九眼樓,穿越「斷頭長城」,兩小時可抵北京結。上達北京結前,為一極陡坡階梯,有其危險性,須小心在意!
六、北京結-正北樓(箭扣長城之二)
20171008歌詠箭扣之三:網結38蹬、橫跨天梯、飛越鷹飛倒仰
近幾年來,大陸當局不斷修繕野長城,泥土路變成水泥路,「糯米+石灰」結構逐漸從地平面消失。部分路段仍幾近90度仰角,僅靠微凸踏點前進,稍一不慎,一失足即成千古恨!箭扣野長城行程中的北京結、天梯、鷹飛倒仰仍存安全問題,非有萬全心理準備,縱有萬般登山功力,不宜輕身涉險,仍以「繞行」為宜。小布達拉宮段更是危機重重,陡上陡下處處可見,面臨斷崖,直上直下皆屬常態,絕無僥倖之理,每年皆有人不慎而留了下來。38蹬,讓人腳軟,雖只有38步,卻須使出蜘蛛人身段方能扶搖直上或是瀟灑而下!
我走箭扣,係在野長城走了五年,經數度分段前往,才把原汁原味的箭扣野長城走個透徹!猶記全程穿越暴露在雨絲紛飛、寒風凜冽、低溫侵襲下,亦步亦趨,不疾不徐,竟全功於一役!行程三天,起步西柵子村,佇足九眼樓,勇攀北京結;因恐暴雨來襲,倒行箭扣,強渡小布達拉宮,漫步箭扣樑,輕身擦邊過,網結38蹬,直抵將軍守關,橫跨天梯,飛越鷹飛倒仰;登臨正北樓,風大難行,繞道牛犄角邊,正步慕田峪!總之,笑傲野長城,吞吐任我行,回首來時路,峰高無坦途!
幾個危險點,包括北京結、鷹飛倒仰、天梯、38蹬、小布達拉宮等,都可以繞道避開危險路段。有多處可以隨時撤離野長城,如北京結、天梯、將軍守關、箭扣樑、正北樓等。儘管有「登泰山小天下」名言,但不如「登臨野長城,看山再也不是山!」俗諺,可見箭扣野長城之吸引力,尤其是北京結到正北樓這一段,令人牽腸掛肚,思戀迴繞,憶之再三!
七、正北樓-慕田峪(箭扣長城之三)
20171009歌詠箭扣之四:起步正北樓、閃身牛犄角邊、再見慕田峪
登上正北樓,放眼四周,峰巒疊翠不在話下,西柵子村清楚浮現,遠方密雲水庫若隱若現,長城築基於秀麗山巒稜線上,雄壯偉闊!往西北方向望之,險峻的小布達拉、箭扣長城,峰峰相連,樓樓相扣;東向慕田峪方向過來的長城至此彎向北向,連結小布達拉宮。從正北樓長城往東望之,出現很多方形城樓及圓形烽火台,下一個烽火臺,就是東一樓,再向東南延伸經過牛犄角邊,再下一個烽火臺就是慕田峪長城纜車的終點。
慕田峪長城,AAAAA景區,位於北京市懷柔區境內,距北京73K,是明朝萬里長城的精華所在。慕田峪長城的構築獨特,敵樓密集,關隘險要,城兩側均有垛口,群山環抱,風景秀麗。春季,群芳爭妍,山花爛漫;夏季,滿山青翠,流水潺潺;秋季,紅葉漫山,果實累累;冬季,白雪皚皚,銀裝素裹,一派北國風光,在中外享有「萬里長城慕田峪獨秀」。
在正北樓上可以看到兩條幾近平行的長城,高點交會叫做「牛犄角邊」,徒步路線可以選擇上「牛犄角邊」,走大陡滑區;或是進入林間步道,再上長城,時間估計相差一小時。若走「牛犄角邊」遠遠望之,長城先上後下,成一倒V字型,要先登上至高點的「牛犄角邊」,然後轉個彎下行。因黏貼長城磚塊的「糯米+石灰」,經數百年風化,部分鬆脫掉至地面,下行時坡度較大,易滑而不良於行。
八、古北口-金山嶺
古北口長城包括臥虎山、蟠龍山、古北口,公元555年,居庸關至山海關長城從此修過,古北口與長城相接。1403年朱棣稱帝後遷都北京,為加強北京防務,大修長城。西北居庸關,東北古北口成為明王朝首都的兩個重要門戶。古北口與居庸關東西對峙,是華北平原通往內蒙古高原的要道,自古稱為雄險,有「地扼襟喉趨朔漠,天留鎖鑰枕雄關」之稱。古北口的關城(即為將軍嶺),跨於兩山之上,建於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並設有守御千戶所。
駐足將軍嶺,近觀彈痕累累,遠眺臥虎蟠龍,雄偉浩瀚不足以形容,飛龍在天只能稍作解釋,金戈鐵馬的時代雖已遠去,歷史就像一面鏡子,深深的緊箍後世人!前事不忘,後事可議,29軍英勇喋血,多少顆星星在此躺下,寫下一篇篇旌忠血淚史。當防守者遇上侵略者,「守土有責」換來的是血腥戰役,若退後則國土淪陷,成為異族統治,所以一定要打。
金山嶺長城,AAAA景區,是中國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與北京市密雲縣交界地帶的燕山脈上橫亙的一段長城。建於明代,西起古北口,東至望京樓,全長10.5K,有關隘5處,敵樓67座,烽燧3座。金山嶺野長城有一段駐紮部隊,不能進入,必須繞出長城(出二十四眼樓,進桃春樓),來到塞外,再循著登山步道,經過廢棄民宅,在玉米田右轉,繞過原野,沿長城邊緣前行再上長城。
九、金山嶺-金山嶺東門-司馬台
20160525 司馬台長城
從金山嶺長城到司馬台長城,是長城北京地區段中,原貌保存最完好的一段,全長5.4K,敵樓35座,建於懸崖絕壁上,前半段仍有牆基可踩踏,後半段牆基殘破,幾乎讓人望之興嘆,只有膽大而且體力好的人,才能完成過天梯上到最高點的第16樓「望京樓」。這段為克服地形而造就的建築工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珍品級」的特級文物,1987年列為世界遺產名錄。
從金山嶺售票處上攀長城有五條路線,分別是東五眼樓、小金山嶺、沙嶺溝、防禦用支牆、磚垛口。可從金山嶺東門走東五眼樓,從小金山嶺上長城,再從磚垛口下,或從防禦用支牆上長城,穿越古北口蟠龍長城。
從金山嶺東門再往東(左)走就進入北京境內司馬台長城範圍,若往西(右)走到將軍樓,銜接古北口過來的長城,在此觀賞夕陽。三道長城自三地來會,又有夕照餘暉,當光線穿過雲海,猶如佛光萬道,號為「耶穌光」!從東門起步,先是一段1.5K的上坡石階路,一個小時後來到敵樓(東五眼樓),右轉順著修竣好的長城繼續前行。
進入司馬台長城遊覽,需要在前一天預約,每天人數1,200人,不預約無法進入!其前為古北水鎮,規劃的有如江南烏鎮。先從石階步道上東8樓,右向仰視東9樓、東10樓,然後下坡走向東2樓,落差約300M,部份路段較陡,一階大概10公分,部份有15~20公分,雖屬簡單易行,徒步仍需注意。左側有一極大水池,有山有水,一路賞水觀山,慢慢下行,部份路段移出長城外再進入長城,算是整建後的長城較特殊處。走到東2樓,左側一拐,出了長城,進入水泥路面,直達纜車處!
十、山海關
20130926 北京野長城16:山海關、老龍頭、孟姜女廟
山海關,又名榆關,號稱「天下第一關」,若不是衝冠一怒為紅顏,若不是吳三桂,若不是陳圓圓,可能一個關卡引不起大家的注意!人來人往,滿滿的人潮,看個景點,都要人擠人,不如在野長城,吹吹原野山風!山海關旅遊景點一在山、一在海,山不通,海通,所以先來回走完山城這一邊,再走海城這一邊,然後繞一圈,回到停車場。
老龍頭是真正的長城最東邊,城牆直接進入渤海,頗為壯觀,值得一觀。內有點將台,下控迷宮,成為極佳對比。其他軍營設施,或是保留,或是重建,都能顯示當年兵營生活的困苦!深入澄海樓,進入渤海,對此一屏障,誇不絕口,高居樓台,一夫當關,當能握緊征戰時機,一舉敗敵!離開前,回首寧海樓,雖覺滄桑,卻有著歷史殘斑,古往今來,征戰幾人回,更覺老龍頭位置之重要性!
來到孟姜女廟,是個民間傳說,稗官野史,顯示當時人民生活的無奈,但也只能聽聽說說罷了,建廟祭祀卻是另一種思維!孟姜女「哭」倒長城,已經換成台灣版的販買果菜汁,「笑」倒長城了!
結 語
長城戰史,是塞外民族與關內民族逐鹿的明證;當年首登八達嶺,往北望去,野荒荒,視茫茫,像極了電視電影中的北大荒!地陪問:「上了長城想到什麼?」順口一回:「長城建成時,不僅有效防堵塞外民族南下牧馬的機會,也限制了關內民族往北發展的空間!」遠古時代,大西北長城的戰爭,從戰國秦長城,一直延伸到趙燕長城,當戰史逐步往東移時,從嘉峪關、雁門關、金山嶺、古北口,發展到山海關,一場又一場的血淚飄盪。
佇足長城期間,看著如長龍般的城牆,兩側延伸,似無盡頭,架構在山形稜線上;古往今來,多少英雄舊事,猶如一江春水向東流,盡在茶餘飯後笑談渴飲中!感嘆:大風起兮雲飛揚,江湖軼事任飄零,壯士豪邁易水寒,千年血淚滄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