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彌陀映月橋」通彌陀路了,附近還整理出一塊空地,好奇心驅使下,決定去看看,於是來一個大環繞。就像是早課一樣,這一圈下來,從嘉義市西邊的永欽橋,沿著八掌溪南邊河堤步道(後庄河堤)走到東邊的仁義橋,再沿著北邊河堤步道(吳鳳河堤),走到興嘉重劃區。近12K,走了兩個多小時,看遍嘉義市南境綠地,全身舒暢。
談起八掌溪,最有名的大概是多年前的「八掌溪事件」,但是「八掌溪事件」發生地點不在本文所提八掌溪範圍,而是在更東邊之處,已在仁義潭之東了,屬於嘉義縣轄區!八掌溪的名稱由來不是基於地名,流域中亦無鄉鎮名為「八掌」。現今穿鑿附會的說法,稱此河坡度較平緩,支流甚多,高達八條以上因而得名,但屬於傳說。昔稱八槳溪、八撐溪、八獎溪,皆為採閩南語音而出現的異字寫法,故八掌溪應是閩南語發音而來。日據時早期作八獎溪,1921年改為今名。八掌溪屬於中央管河川,是台南市與嘉義縣的縣市界溪,也是嘉義縣與嘉義市的縣市界溪,全長約80.86K。
比較心惜的是,永欽橋與行嘉吊橋之間的八掌溪堤岸步道,因興嘉重劃區的開發,封閉數年,導致雜草叢生,以前的運動場所都已不存。興嘉重劃區完成後,只恢復一段,靠近永欽橋的500M尚未整理出來,雖然強行通過,總覺不宜。這一段只要把雜草割除,就可還給市民一塊乾淨的步道,回想當年,來時快步,回程慢跑,既安全又舒服!建設前的破壞可以接受,建設後的恢復就要看權責單位了,似又想起「宰相有權能割地,孤民無力可回天!」一樣的無力感!
由於疫情關係,避開人多的地方,以前常運動的親水公園,過門而不入,直接走八掌溪溪床空地步道。上到「彌陀映月橋」,往彌陀路方向走,來到橋端處,尚有圍牆堵住,探頭一看,空地已整理出來,正在整理中,或許下次來就開放了!雖然有一點小失望,但只是時間早晚問題,開放後,又是一塊小小公園,嘉義市「小而美」的規劃已成形!
▲ 八掌溪河堤(永欽橋-仁義橋)軌跡圖 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trail&act=gpx_detail&id=74552
▲ 菜市場早市
▲ 以廣角鏡拍攝,角度有變化!
▲ 嘉義焚化爐
▲ 八掌溪河堤步道尚未整理的一段
▲ 八掌溪河堤步道尚未整理的一段,下到馬路步行再上去!
▲ 復行八掌溪河堤步道尚未整理的一段
▲ 日出
▲ 八掌溪河堤步道已整理的一段
▲ 行嘉吊橋
▲ 軍輝橋、慈玄寺!
▲ 八掌溪河床綠地
▲ 八掌溪河床綠地步道
▲ 穿過彌陀映月橋
▲ 八掌溪南岸環保公園,這裡也有板根!
▲ 彌陀寺與仁義橋
▲ 彌陀映月橋
▲ 八掌溪
▲ 八掌溪孤鳥
▲ 彌陀映月橋接近彌陀路尚整理中
▲ 彌陀映月橋
▲ 八掌溪北面河堤(吳鳳河堤)
▲ 興安國小
▲ 新建民營停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