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進入得恩亞納社區,可以以「驚艷」兩字來形容,今日再度前往,是應朋友需要,看看老朋友,再睹合掌屋式的建築。發覺時代在進步,得恩亞納社區逐漸進入傳統,由於遊客增加,鄒族人生活有所改變,已有一些小店,不若當初進入時的靜穆。生活必需品的便利增加了,但是相對的,山區寧靜生活受到影響,能否保持原住民風貌,絕對不是一套原住民服飾所能替代。八八水災受損的來吉村在此重建,幾年之後,來吉村恢復生機,得恩亞納有著自我空間,相互競合發展,總希望看到保留下來的原住民生活方式,卻覺得不如想像而噓唏!
延伸閱覽:20180414 奮起湖、得恩亞納社區、十字路、20180219 奮起湖、得恩亞納部落、十字路
搭嘉義縣公車到奮起湖,徒步5K抵達多林,經過六個隧道,上行哆羅焉(口+焉),再走3K,到達得恩亞納社區。最好的時間點是每年二月份,櫻花、李花、桃花滿地盛開,遠處玉山群峰,有如飛龍在天,而「十大功勞」開花就在眼前。氣候溫和涼爽,舉目所見,藍天白雲,飄移變幻,氣象萬千,確實是個春遊好時機。另有從十字路進入,走一個O型,抵達得恩亞納社區前,觀賞滿山洞(隧道)蝙蝠,只要不驚擾它,自會相安無事。用過鄒族風味餐,離開得恩亞納社區,進入杉樹林林道,甚為涼爽,30分鐘進入鐵道,1K後抵達十字路車站,由此搭公車離開。
來到得恩亞納社區,除了合掌屋外,就是嘗一嘗「鄒族女人」的私房菜,可能是物價在波動,也可能吃過幾次,「鄒族風味餐」已沒有第一次的吸引力。紫米或雜糧米是主食,烤雞、烤肉、烤魚號稱原住民三大副食主要菜單,配上新鮮蔬菜,再來碗小米酒,快樂似神仙!只是嘗鮮可以,沒有變化的食譜,一而再就會使饕客退避三舍。如何輔導原住民以既有的基礎,走出自己的思維空間,迎向更好的生活方式,如何做到傳統與現代相融合,或許是平地人可以協助的地方。
第一次來得恩亞納社區所寫的部落格20180414 奮起湖、得恩亞納社區、十字路,兩年來進入觀覽有17,000人次以上,有效打開得恩亞納社區知名度,但也引發「封路事件」。風光吸睛,建築醒目,氣候宜人,又有特殊風華,當然能叫響,當地人以自己的能力刺激觀光,主管機關卻又是另種心態,「封路」擋不住人潮,何不以常態面對?構築步道,讓更多的人進來看看這一片鄒族人親手打造的天地;小火車停駛時間開放給行人徒步(如11:00以前、15:00以後),雖是個飛奔思維,卻能能相得益彰,各自獲益。
若有人問我會不會再來?四處飄蕩習慣的人,何處留得住,就往何處去?神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慧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果真如此?我亦不知下次停駐點在何處?若能灑脫至此,幸甚!
▲08:48 搭公車抵達奮起湖
▲08:49 奮起湖小火車展覽室
▲09:00 團照後出發
▲09:02 出發囉!
▲09:18 #31隧道
▲09:21 #31隧道(出口)
▲09:22 #31隧道(出口)
▲09:37 #32隧道
▲09:55 #33隧道
▲10:08 #34隧道
▲10:09 #35隧道
▲10:20 奮起湖水源
▲10:23 #36隧道
▲10:24 #36隧道
▲10:30 抵達多林車站
▲10:39 前往哆羅焉
▲10:41 哆羅焉巨木,有香燭!
▲10:46 離開哆羅焉,前往得恩亞納社區!
▲11:11 前往得恩亞納社區
▲11:12 俯瞰得恩亞納社區
▲11:16 右轉得恩亞納社區
▲11:36 抵達得恩亞納社區
▲11:39 進入得恩亞納社區小公園
▲11:40 進入得恩亞納社區合掌屋
▲12:00 豐盛的鄒族風味餐(6人份)
▲12:00 暢快餐敘
▲13:10 得恩亞納社區團照後,回程前往十字路!
▲11:20 沿公路離開,可走捷徑!
▲13:55 抵達阿里山鐵道,左轉,前往十字路!
▲14:11 抵達十字路車站
▲12:30 十字路車站,來碗愛玉!
▲14:50 來吉-十字路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