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來沒事,蘭潭走走,偶然發現已有數月沒來!從一處未來過的入口上蘭潭壩上草皮,遇見好友,閒話家常,遠處玉山群峰含笑,猶如飛龍在天!繞過蘭潭大壩,下到嘉義大學蘭潭校區,進入蘭潭後山步道,遇到「麻善登山隊」,順路帶進後花園,接上連接產業道路,太陽太大,逆光下,看不見二高車流,只聽車子行駛聲轟隆轟隆響。200M後再彎進蘭潭後山步道的「新樂園」,我則繼續前行,往仁義潭!
- Jan 03 Sun 2021 15:39
20210103 雙潭漫步 隨心所欲
- Jan 02 Sat 2021 14:33
20201225 角板山公園、角板山行館、溪口台地的連結
很多人到了角板山,大概只會在角板山公園或行館走一走,然後轉到其他地方遊覽。殊不知這裡有三條重要步道,可以銜接角板山行館、角板山公園、溪口台地。過去,從復興青年活動旁步道中心往下走,可以經過舊吊橋,俯瞰大漢溪,然後到達溪口台地(溪口部落),現在則由新溪口吊橋取代。另外,不下步道,右轉沿著角板山公園外緣步道前行,盡端可看到「神秘步道」指示牌,下行後右行產業道路,觀賞生態步道後,接上右側上行階梯,即可進入角板山行館。
- Jan 02 Sat 2021 06:27
20210101 小百岳#084:里龍山(小O繞)
有人想用元旦假期去里龍山走走,翻閱了一下紀錄,去過多次,最近的一次卻是2013年,已有七年了!這幾年變化很大,南入口竹坑登山口已因步道坍方,前往者少,只好從龍峰寺北入口走來回。以為自己駕輕就熟,沒花很多時間去查閱資料,起步龍峰寺後,發現異乎想像,記憶不再回來,原來走的是沿著山壁新建步道,踩著石階兩度上下起伏。回程沿著苦苓溪溪谷算是舊路線,卻整理的非常完整,展望視線也是一級棒,可謂一路有景!行程就在「疑似」走過的狀況下,25人一路聊天說笑下,渡過一個輕鬆愉快的元旦假期。
- Dec 31 Thu 2020 08:33
20201224~29 徒步北橫健行趣 楓紅滿天逍遙遊
出發前,憂心天氣狀況,東北季風在所難免,北部雨濕亦理所當然;天天盯著天氣預測,預期前三天西部緩和,東部不佳,後三天東部情況更惡劣。出發了,再擔憂也無濟於事,事前提醒再三,做好遇雨準備。「天公疼憨人」,一點也不錯,乾冷氣流來了,驅走濕雨的東北季風,宜蘭連續28天降雨尬然而止,我們到了,看到藍天,在冷氣流到達前,北橫徒步行達陣後,再遊「棲蘭神木園」,然後全身而退,運氣好得離譜。
- Dec 22 Tue 2020 17:41
20201201 漫步東滿步道 感受輕風細雨
這是「古道尋蹤 越嶺禮讚」第一天行程,同伴問:「為何不倒過來,走『滿東步道』省車程?」我笑笑,淡淡的說:「走過後,再說吧!」到了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區,一段陡下坡後,同伴無語!想到學生時代,滿月圓山是新鮮人進入登山領域的第一關,登頂後長長陡滑下坡,足以訓練下行速度與膽量;緊接著重裝摸黑上北插天山,過滿月圓陡上坡(那時候沒有「國家森林遊樂區」),還沒到北插天山登山口就已腳軟,當然行程還是要走,但是印象形成,過了40年都難以忘懷!大腦裡裝的是「東滿步道」,而非「滿東步道」,為了後續的「巴福越嶺」、「瓦拉米古道」、「安通越嶺古道」,寧可車行多繞30 分鐘前往巴陵,也不願碰觸「滿東步道」陡上坡!
- Dec 20 Sun 2020 08:27
20201219 香路古道枕頭山碧雲寺O繞
今年年初,多次進入香路古道勘查,最後完成O型環繞路線(延伸閱覽:20200407 六溪香路古道O繞)。本次活動繼續延伸,搭乘大眾運輸系統(火車、公車)前往六重溪,觀賞「千霞園溫泉渡假山莊」後,進入2018年香路古道,到達水火同源,在雲萊Caf’e Shop用過中餐,登頂枕頭山(H650M、無基點、上有涼亭、展望佳),經已整理的石灰路步道,出172乙線公路3.8K處,左行進入碧雲寺,走傳統香路古道出六溪。
- Dec 18 Fri 2020 10:36
20201217 谷關八雄縱走篇V 馬崙山(八壯士進)出斯可巴部落
歷經兩個月及五次超重量級活動,谷關八雄縱走篇終於完成,有9個人走完全程。以後考慮連登,把傳統的刻苦耐勞行改為先進的豪華登山行,可以這樣走:馬崙山-斯可巴部落-谷關(宿)-坡津加山-大雪山森林遊樂區(宿,20201029 谷關八雄縱走篇II 波津加山越嶺大雪山賓館)-屋我尾山-東卯山-松鶴部落(宿,20201119 谷關八雄縱走篇III 屋東縱走下德芙蘭步道)-八仙山-唐麻丹山-谷野露營區(宿,20201126 谷關八雄縱走篇IV 唐八大O繞)-阿冷山-白毛山(終,20201022 谷關八雄縱走篇I 阿白縱走 大景收尾)!
這是第五次谷關八雄縱走篇活動:「馬崙山(八壯士進)出斯可巴部落」。傳統登山口「巴卡農場」因長久登山客吵雜不堪其擾,2017年9月起封閉進入大門,權責單位重修步道入口,改由斯可巴部落進入(步道全長7.0K,產業道路1.2K)。並開闢「家霖農場」進入的馬崙山步道支線,經過農家梅園及「八壯士」(八棵巨木長於同處,有如八壯士,因以名之。),2.0K後接上自斯可巴部落上行1.8K至此的馬崙山主線步道。中巴可以開至兩條路線產業道路銜接處,右走「八壯士」支線,左走斯可巴部落主線。
本次活動自「八壯士」進入馬崙山步道,登頂後,出斯可巴部落,估計徒步里程數17.5K,落差1,300M,需時6~8小時,一路上行,或緩或陡,絕無冷場。步道2.4K設有觀景台,可遠眺東卯山與鳶嘴山等山頭;另有三個涼亭,分別在3.9K、5.1K、6.4K處,可做短暫休息,以恢復體力。5.1K處涼亭為新山遺址,可上行30M,一覽新山國小舊校遺蹟新創。6.4K為馬崙山登頂發起線,此後一路陡坡,直到登頂前稍緩,基點處無展望。
05:30嘉義開車,07:00東勢7-11短暫休息,補充食糧,08:10進入谷關,08:22台8線36.2K處(彎角處有「斯可巴部落」標誌)右轉,沿水泥小路直上至家霖農場叉路口(H1,000M),下車整裝團照。08:38取右側「八壯士」方向,經農家梅園、「八壯士」,陡上1.0K,10:00與斯可巴部落過來的主步道銜接,時間及距離較舊路線稍長。此後,再無岔路,一路漫遊,優哉游哉,經過觀景台、磚窯場遺址、三個涼亭、新山遺址,13:30登頂馬崙山(H2,305M、3-6595)。
13:45離開馬崙山,仍然一路瀟灑下行,16:17到達1.8K岔路處,右轉往斯可巴部落,16:37經過五葉松媽媽(H1,407M),因樹幹雙叉不成材,難逃被砍伐的命運。之後,押隊工作交付隊友,加大腳步,奔馳而下,約十餘分鐘抵達馬崙山主步道登山口。再5分鐘下達斯可巴部落,回抵岔路口停車處。
下山了!五次高檔谷關八雄縱走篇完工,大家興高彩烈前往東勢牛家庄慶功宴。舉杯祝賀下,食指大動、老饕瘋狂,在加菜祝賀下,狼吞虎嚥、酒酣耳熱,最後當然杯盤狼藉。出到門來,下鉤明月高掛,夜已深,我等不學李白,也不會「對飲成三人」,上了車,平安回到家。谷關八雄環繞縱走,Perfect Ending!
- Dec 16 Wed 2020 15:50
20201215 霧峰草屯步道群:九九峰、霧峰契山、阿罩霧山
朋友送來一份「青桐林生態產業園區」導覽資料,在九九峰附近,觀之甚喜。蒐集一下資料後,將「九九峰森林步道」、「青桐林生態產業園區」、登頂霧峰契山、漫遊小百岳阿罩霧山結合在一起,當作一日糜爛行。本想走完行程後,再看看附近有無好景點,沒想到在前往阿罩霧山時,因導航失誤,進入前省議會後山,在水泥(柏油)產業道路上開車走了一小時餘,登頂阿罩霧山後就打道回府!但是,「九九峰、霧峰契山、阿罩霧山」連線遊,論視野展望、地質環境、知性教育、旅遊景觀、徒步健行、登山健身等考慮層面,都值一遊!
- Dec 14 Mon 2020 09:49
20200921 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
到底是「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還是「雙流森林遊樂區」,一進園區內,看到導覽牌就有所不同。幾年前,為了林務局所轄「國家步道」才對,還是「步道」就可以?有所爭辯!當然,最後是無疾而終。但是是否加上「國家」兩個字,成為權責單位頭痛之事,避免動輒得咎,很多「國家森林遊樂區」都自動改為「森林遊樂區」,個人以為,有必要嗎?
- Dec 13 Sun 2020 09:14
20201212 太平五指連峰(加碼)
「太平五指連峰」,1994年定名,後來林務局刊物多次出現這個名字,似已形成共識,爾後有七連峰、13連峰、甚至**連峰;演變到今日,有走華山10-5步道上大尖山一天幾刷,已成為一股風氣,也帶動登山熱潮。每到假日,從竹崎松腳到古坑華山,各步道間總是佈滿人潮,雖還不致於摩肩擦踵,但是門庭若市總是有的!今日行程:「山豬湖-情人橋-華山溪吊橋-教育農園-10-5步道-大尖山-竹仔苓步道-土地公-二尖山(午餐)-龍興宮-馬鞍山-梨子腳山-太平山-大坪古道-大眾爺廟-4-2入口-龜仔頭入口-山豬湖」。
- Dec 11 Fri 2020 20:31
20201202 巴陵古道生態園區
昨夜夜宿下巴陵北橫貫溫泉山莊(北部橫貫公路台7線46.8K),晨起,空氣清新,一日之計在於晨,往上漫步,過了47K,在轉彎處看到巴陵古道指示牌,聞名已久,順勢繞行。打個彎,來到「拉拉山遊客中心」,與幾位泰雅族原住民,一番閒聊後,走向「巴陵古道生態園區」。
- Dec 08 Tue 2020 15:45
20201205 安通越嶺古道 穿越海岸山脈
說是魔法森林也好,說是山蘇森林也罷,「安通越嶺古道」招引著旅人的心靈,蒼鬱成蔭原始山林展現自然風貌,羊腸小徑古木參天沉澱古今奇觀。這是第一條穿越花東海岸山脈的步道,曾經是「開山撫番」的重要道路,也是阿美族與平埔族結婚的姻親道路,更是傳教士進入後山宣揚基督教教義的傳教道路,還是走私者躲避查緝的運輸道路。曾幾何時,歷史上的政經需要已成過眼雲煙,代之而起的是登山健行的重要越嶺路線,東側可俯瞰蔚然寧靜的太平洋,西側可眺望阡陌縱橫的花東縱谷。古道沿途不僅生態景觀豐富,更有著深厚歷史意涵,踏上步道瞬間,緬懷過去風光歲月景緻,尋找前人篳路藍縷軌跡。揹起背包,出發囉!我們將成為嘉雲第一支穿越海岸山脈「安通越嶺古道」的登山隊!
- Dec 07 Mon 2020 11:02
20201201~05 古道尋蹤 越嶺禮讚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的詞總是讓人激盪迴腸,夢裡縈繞。個別走過古道已有多次,總覺意猶未盡,夢裡尋他千百度,似近實遠!我們來了,從復興走到烏來,再到礁溪,進入南澳,直達玉里,終於長濱,穿過中央山脈,橫渡阿里山山脈,最後越嶺海岸山脈。走完了,驀然回首,這路卻在雨霧飄緲中!雨勢持續,不因我們到來而暫歇,只是「人在雨中不知雨大,人在雨外但覺雨好大!」陰雨綿綿、古道悠悠,徒步健行、越嶺路近!歡唱進行中,愉悅歌聲下,啟步進入古道者全數達陣,完成少有的樂章:冒雨挺進「東滿步道」、雨勢未歇「巴福越嶺」、陰晴不定「蘇花古道」、風和日麗「瓦拉米古道」、嘉雲第一支登山隊穿越海岸山脈「安通越嶺古道」!
- Nov 30 Mon 2020 16:13
20200920 富源國家森林遊樂區
對住在南部的人而言,富源國家森林遊樂區是陌生的,即使有心前往,也要有三天時間,而且行色匆匆,來之忽去,捎不到癢處。園區擁有多條林間步道、吊橋、瀑布,以及知名賞蝶泡湯的蝴蝶谷飯店。漫步園區參天高大的樟樹林,沐浴於帶有樟木香味道的芬多精森林浴,與大自然對話,成為大地化身。壯觀險峻的溪谷地形,錯落有致的溪中巨石,澎湃激昂的富源溪蜿蜒而下,在巨石間洶湧奔騰,滾滾溪水東逝去。佇足吊橋,思古今完人,念天地悠悠,虎嘯龍吟,彷如古之俠客,豪情萬丈。
- Nov 30 Mon 2020 09:32
20200920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
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位於193線公路與台9線公路之間,從任何一端進入都很方便。離大富火車站很近,搭火車前來亦很方便。這是台灣首座平地森林園區,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春天賞花、夏季賞螢與賞鳥、秋冬賞楓,一年四季皆有不同風采。園區內設有北環、南環自行車道,讓人能夠邊騎自行車邊吸收芬多精,幸運時還可以看見環頸雉出來覓食,聽著蟲鳴鳥叫,愜意騎車享受森林浴。北環設有自導式步道,圍繞在楓香、青楓樹叢中,可以東進西出,走遍人工棧道與自然步道,置身綠境,過得浮生半日閒。
- Nov 29 Sun 2020 06:15
20201128 大棚山穿越田中森林公園
原本是一趟輕鬆愉快的搭火車登山趣,在二水火車站下車,計畫從坑內坑步道進入受天宮,演變到最後,卻是一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案例。走到二水鄉復興村受德宮時,心血來潮,到附近大棚山走走吧!這個決定讓今天的輕鬆行徹底改變,覓路上了大棚山,順著台電保線路,進入茶香步道,走出139乙線公路,再順著石階步道,下到北天宮,然後進入田中森林公園八卦山步道,O繞田中森林公園環形登山步道。繞了一個大圈,大暢我心,走了約16K,24,000步,直呼過癮!
- Nov 28 Sat 2020 06:17
20200920 遠雄攬勝、蕃薯寮、海上古道
昨日夜宿吉安真善美民宿,睡來甜適,一覺自然醒,繼續南下,目標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途經遠雄悅來大飯店、蕃薯寮休憩區、親不知子海上古道。來個隨興遊,發現台灣真美,一些小景點,稍加規劃,就可呈現出小而美的景觀!
- Nov 27 Fri 2020 10:36
20201126 谷關八雄縱走篇IV 唐八大O繞
這是谷關八雄縱走第四天行程,本想走個簡單的八唐縱走,卻陰錯陽差,意外走出「唐八大O繞」!起步松鶴部落活動中心停車場,一路興奮地聊天,錯過登山口而不自知,發現時已接近松鶴部落起登的唐麻丹山登山口,就順勢改為唐八縱走。登頂唐麻丹山後,做了八仙山西南稜的選擇,經過1843峰、2176峰,將隊伍分成兩隊,快步者迅速登頂八仙山,17:00下達松鶴部落。後隊緩慢前進,確認摸黑,決定下松鶴部落,15:30押隊抵達八仙山,7人結隊於19:20下抵松鶴部落,全員到齊。全隊20人,走了23K、38,000步,總落差2,300M,計畫趕不上變化,走了個「唐八大O繞」!
- Nov 25 Wed 2020 14:44
20200919 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鯉魚潭
離開七星潭後,驅車前往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這是比較不顯眼的國家森林遊樂區,以前常來鯉魚潭,所以知道池畔有個寶,彷彿1960年代林業的縮影。來到這裡,沐浴在森林浴中,享受歷史交錯的氛圍,理解不同時代背景下,林業管理的蛻變與展望。池南是花蓮林業史上三大傳奇之一「哈崙山地鐵道」的起點,從1930年開始,日本人規劃、國民政府擴建,打造了全長將近50K,花蓮最輝煌的林業鐵道王國。直到1989年全面禁伐,地處深山的哈崙工作站裁撤,從此與世隔絕,僅留下池南工作站轉型為森林遊樂區,展示「老火車頭、集材機、林業陳列館中的老照片與無數文物」,睹物思古,緬懷光輝的林業時光,令人噓唏!
- Nov 24 Tue 2020 08:19
20200919 舊蘇花公路(台9丁)笑傲遊
蘇花公路北起蘇澳鎮白米橋,南迄花蓮市中山路中正路口花蓮郵局前,全長118K,為公路編號「台9」之一部份(修建蘇花改後,里程縮短至102.4K,原舊路線改為「台9丁」線公路)。日據時修築原清代之北路為「臨海道路」,1932年5月通車,二次世界大戰後改名蘇花公路,之後並持續新建隧道及拓寬為柏油路面,1990年10月25日改為雙向通車。大致依海岸線修築,間或蜿蜒進入平坦河口三角洲腹地,沿路可看太平洋海景與峭壁山色,為世界著名的景觀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