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行標題是「書劍江山金門行 步騎並進風獅爺」,幾天下來大家累了,改鐵馬為機車,難怪出發前有人明知故問,「騎」是單車還是機車,回答「鐵騎」。沒想到一語成真,眾人一致同意換機車,當然從善如流,於是機車當道,呼嘯而起,第一站就是陳景蘭洋樓。
陳景蘭洋樓是金門旅居新加坡僑商陳景蘭於公元1921年興建的洋樓宅第,也是金門規模最大的一棟洋樓,是金門華僑回鄉興建「番仔樓」代表作。淨白色的外觀讓陳景蘭洋樓多添了些洋味,精緻的雕花與對稱拱門,猶如西洋建築的工法,是陳景蘭洋樓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份,內部展示華僑奮鬥歷史與洋樓整建過程。深入內部觀賞展示,深覺前人的努力,成為現代人的依附,最起碼這是一個景點,我們可以見賢思齊!
在洋樓待了約半個小時,也看了附近漳州宣傳,漳州飄海到台灣的人很多,所謂500年前是一家,血脈相通。不禁想到「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好多年前,從廈門前往漳州旅遊,幾個玩過的地方順口一問,發覺大不一樣了!只是世界那麼大,窮一生也難於多走幾個地方,是否還會到漳州,永遠是一個謎?倒是陳景蘭洋樓附近的民防坑道可以相互結合,順勢一遊,不花多少時間!
從陳景蘭洋樓步行即可抵達成功海灘與民防坑道。本規劃在行程內,因看過不少海灘及坑道,所以捨棄了!但從資料中可瞭解一二,成功海防坑道由花崗岩盤鑿而成的,結合海岸坑道與民防坑道兩項功能而成。相較於金門其他坑道,成功坑道的規模較小,但指揮所、戰防砲陣地、高砲陣地、機槍堡、寢室、廚房一應俱全,在戰時發揮很大的功用。目前設置許多人像,模擬過去防禦畫面,戰車碉堡停放一M-41戰車供近距離接觸。總長560M的坑道,以中興亭為兩邊分界點,往出海口段由軍方把持,負責監視料羅灣海域情形,另一端接往正義里公所,是居民們避難自衛的空間,十足體現金門過去軍民一家的氛圍。
出了陳景蘭洋樓,不遠處看到一尊風獅爺,設置風獅爺的目的在於「平安」、「招財」、「避邪」、「加冠功名」,看來這一尊是「加冠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