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金門多次,每次規劃前往古寧頭戰史館就想去北山走走,但總事與願違。以這一次行程而言,已經騎著鐵馬到了古寧頭戰史館,卻因趕去慈湖看夕照,又放棄北山之行。11/23租機車繞金城鎮,已經南下到了翟山坑道,決定折回北山,途中看到滿樹鸕鶿,停枝休息過夜,大開眼界。
到了「北山古洋樓」,已近17:00,同伴擺出各種姿態,手指彈孔,嘖嘖稱奇。「北山古洋樓」建於1928年,經歷古寧頭大戰、823砲戰,數不清的砲彈在這棟建築物上留下深刻傷痕,是戰後金門最經典、也最震撼的建築物。當時,在戰火無情洗禮下,村子內的厝群無一幸免,那些古宅的壁面上,還留著過去的傷口,最好的例子就是這一棟「北山古洋樓」,它保存了戰火下的斷垣殘壁,成了無情烽火的見證者,也說明了戰爭的無情。
「北山古洋樓」由古寧頭人李金魚、李炎芽、李天足三兄弟合建,因至菲律賓馬尼拉經營椰子貿易有成,返回家鄉在北山老家建了兩落大厝併左護龍疊樓的洋樓。因為洋樓是個不錯的制高點,又位於北山聚落的入口處,還與北山海岸相呼應,古寧頭大戰時,遭共軍佔領成為指揮所。國軍與共軍在此展開你來我往的火拼大戰,洋樓上斑斑彈孔與傷痕累累見證了這一段怵目驚心的戰爭歷史。在經歷慘烈攻防戰後,國軍贏了,建築體留下深刻的槍砲痕跡,雖成斷垣殘壁,仍可見傾頹屋頂及密密麻麻的彈孔,不減洋樓的別致,權責單位刻意保留牆面供遊客感受當時戰爭的氣氛。
我們睹物感嘆,戰爭的可怕,受害者永遠是無辜的老百姓,已過70年,若當時人員還在,細數這一段歷史,必定噓唏不已。人命一夕間,愁苦有誰知?歷史紀錄上說,這是徐蚌會戰後第一次國軍的勝仗,但是這一次勝仗相當淒苦,這是一路敗戰,犧牲幾百萬人的生命換來的!在惆悵中,我們離開了「北山古洋樓」,在高粱田上留下紀錄,感覺這個聚落的平和。歷史的創傷似乎已久遠,戰爭的教訓轉眼即忘,人是最容易淡忘的動物。
「北山古洋樓」背負著戰地歷史的傷痕,斷垣殘壁一時間成了民間禁地的傳說。如今,洋樓相連的閩南古厝,有了旅棧的新生活,而依舊保留彈孔的殘破老牆,更成了新生活美學中的打卡牆!希望和平能持續,不要再有戰爭,或許是杞人憂天,但做做白日夢有何不可?
▲滿樹待休鸕鶿,大開眼界!
▲古寧頭戰役前的北山古洋樓
▲現今留存的北山古洋樓,彈痕累累,慘不忍賭!
▲和平靜穆的的高粱田
▲擺下風獅爺,祈禱平安、招財、避邪、加冠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