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0離開Dingboche,一路順著冰河遺跡前行,由於高度已達H4,500M以上,空氣漸稀薄,每遇上坡即放慢腳步,以不喘為原則,緩步前進。行走於冰河上,最大的感觸是視野擴大,四周雪山林立,想完全記下來,又不太可能,回來後按圖索驥,逐漸有眉目。
嚮導Gopal每天早上都會問:「Headake?」剛開始步行前幾天,不知何意?後來慢慢知道!原來高原反應(即俗稱的高山症)最怕的是腦水腫,而腦水腫第一呈現的症狀是頭痛。輕微高原反應有頭暈、頭痛、食慾不振、全身乏力、愛睡覺等症狀,嚴重頭痛是最應注意的現象,若併發腦水腫就非常不好。白天因氣溫較高,即使有高原反應也較感覺不出,一到晚上,氣溫、氣壓都下降,很容易發生高原反應。以這一次EBC行程而言,曾經有兩次睡覺中呼吸急促、心跳加速,便起身喝點熱開水,室內動一動,讓呼吸及心跳都平緩下來再睡覺。這些都是輕微高原反應,還好處置得宜,未將事態擴大。所以,晚上睡覺前放一瓶熱開水,隨手取用是必要的。
高原反應另一個嚴重病變是肺水腫,起因於高海拔空氣稀薄,乾燥寒冷,晚上睡覺時容易因喉嚨未保護好而咳嗽。輕微咳嗽算正常現象,若激烈咳嗽或久咳不停,就要特別注意;若因咳嗽痛及胸腔,就有可能是肺水腫的預警,須馬上送醫。本次EBC之行一直控制很好,過了EBC後,連續四天活動於H4,800M以上,晚上漸有咳嗽現象發生,但是白天即停止。最好預防咳嗽的方法是晚上睡覺時將頭巾紮在脖子上,將喉嚨保護好。回到台灣,看過醫生,認為無大礙,但也拖了近一星期,咳嗽才逐漸平息下來,這段時間,呼吸短促,氣難以凝聚,著實緊張一陣子。
「多喝水」是預防高原反應發作的有效方法之一,估計一天要喝3LE的水。包括行進用水1LE、正餐及中途休息的熱飲、三餐湯水及臨時的飲料,如夜間熱開水、可樂Cola、汽水Spites等。「多喝水」促進循環,可以有效保持血氧濃度,是最傳統的方式。行進途中,除了血氧濃度降至80以下開始食用Diamox外,水的取得方便,一路上都有50~150盧比的1LE瓶裝礦泉水,對於預防高原反應,最為簡單重要而穩定有效。另外,避免洗頭髮也是常用方法之一,或許是避開潮濕直接接觸頭部,影響腦神經之故,雖不知正確原因,但確實是有效的預防方法!
幾天下來,嚮導Gopal滿意我們的速度,今日調整了行程,希望午餐前趕到Lobuche(H4,910M,羅布崎),多出下午時間,進一步適應高度。從Dingboche(H4,410M,丁伯崎)走到Lobuche,一路微上坡,約5小時,距離7~8公里,落差500M。07:00我們離開Dingboche,沿Pheriche谷地高坡而行,沿途所見如Aweche、Lobuche峰(H6,367M)、Cholatse山(H6,335M)及白雪覆蓋的Cho La山(H5,690M),都顯現出高山挺拔雄姿,讓人周旋於山際,不忍據去。這冰河荒野真夠大,沿途看到暴風雪避難處,以石塊砌成,犛牛與雪巴可以一起躲進去。
抵達昆布冰河(Khunbung Gacier)邊堆滿冰磧石的Dughla(H4,620M)休息。然後攀升至冰磧石頂部,至悼念殉難的珠峰登頂者紀念石堆(雪巴人紀念碑)旁,舉目四望,盡是雪白山頭,可見Pumo Ri(H7,165M)、Lintren(H6,749M)及Kumbutse(H6,623M)山,山谷盡頭則是西藏的章子峰(H7,550M),珠峰因被Nuptse峰(H7,861M)擋住看不到。最後沿巨大的昆布冰河(Khungbu Gacier)側面,前往Lobuche(H4,910M,羅布崎)午餐過夜。
07:00 離開Dingboche,Tawache,6,542M
高度越來越高,脖子紮上頭巾,必要時還可上拉,罩住嘴鼻,防止冷風侵襲!
07:25 左:Kangtega West 6,685 and East Summit 6,779M;右:Tahmserku!
07:42 暴風雪緊急避難處!左:Kangtega,右:Tahmserku!
07:54 紮在脖子的頭巾罩住嘴鼻,以防冷風侵襲!Tawache,6,542M!
08:00 下為Dingboche,左:Kangtega,右:Tahmserku!
Kangtega West 6,685 and East Summit 6,779M!
08:45 中途休息處,前為Tawache,6,542M,後為Kangtega,East Summit 6,779M!
Kangtega West 6,685 and East Summit 6,779M!
氣勢鴻博!山大,還是人大,妄言征服,必將沉淪!Kangtega East Summit 6,779M!
09:50 穿過昆布冰河(Khunbung Gacier),前往Dughla休息!
另個方向觀:Kangtega West 6,685 and East Summit 6,779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