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Dingboche住了兩個晚上,目的在於適應高度,第二天帶著中午行動糧,走向H4,730M的Chhukhung,預定在此折返。但是,到達此地時,時間尚早,決定繼續推進,行動雖慢,卻以高原配速與步伐前進,走來極為輕鬆!到達H4,900M時,覺得一切很好,展望也不錯,該看到的都已看到,決定往回走。Eric Lee與Miya繼續前行,直至H5,200M折回,回到Dingboche,大約13:00,正好午餐!
離開Dingboche時,看到家家戶戶都以石塊圈成四方形,好像代表勢力範圍。此地為我圈,此路為我開,欲從此路過,留下買路錢!武俠小說裡有這麼一段話,不知這裡是否適用?不過,一路暢通無阻,沒有強樑跳出,也沒有人攔路收「買路錢」,一切都很平和。圈的四方形看來是養犛牛專用,為何成為四方形,大概是簡易幾何圖案吧!是否較能擋風,則要使用應力算算,這已經是雪巴老祖宗經驗傳承,要改也難;實際上,應沒有必要修改了!
白天犛牛放牧,晚上收圈,這四方形就起了大妙用,犛牛將之視為「家」,時間一到,自然入圈,好像是生理時鐘,便於管理!半夜起來方便,還可以聽到犛牛頸上垂著的牛鈴響聲,也可以聞到犛牛身上特殊的味道,有時犛牛擦牆壁抓癢,還真怕牆壁被推倒呢?多天來與犛牛爭道,總是讓路,一到晚上,犛牛進牛圈,我們進「人窩」,有異曲同工的味道,不同的是,我們舒服的躺了下來,犛牛要站著到天明!犛牛生來命苦,站著睡覺,走著拉屎,動起來就做苦力,躺下去成為刀芻,一生勞碌,晚來挨一刀!不管怎麼說,這「牛圈」就是他的家…
這一次高度適應,在H4,500~H4,900M,對往後H5,000M以上的適應,產生極佳效果。走過大冰河行程的荒原,看到H8,000M以上高峰Lhotse Shar(H8,393M),實在值回票價,難怪大家又叫又跳!這可是H4,600M的高地,小心腳抽筋,一再的呼籲,擋不住興奮的心情,我也被感染了!前往更高點的Eric Lee,拍到了另一座H8,000M以上巨峰Makalu(H8,481M),直呼物超所值!
13:30吃過午餐,實在沒事,外頭開始起風,帶點霧氣,天氣轉涼,大家不想外出。拿出撲克牌,邊學邊玩,玩起「大老二」,幾個大人玩起小朋友的遊戲,也是有模有樣。談到「賭博」,韓信大概是老祖宗,「韓信點兵,越多越好!」據說能聚集眾兵的妙方就是這方法。撲克牌一開,幾個人聚精會神,誰也不服誰,非要分出勝負不可,可是一有勝負,馬上又重新洗牌,就這樣反反覆覆,時間也磨掉兩個小時!這就是我們適應高度的作法,緊張中帶點輕鬆,後天就要攻頂了,這是此行第一個目標!
吃過晚餐後,大家還是不想散去,於是政治笑話、黃色笑話陸續出籠!夜漸漸深了,大家睡意已上,臨去前,講了個旅遊笑話。有部遊覽車中午因人多,等待吃飯,遊客按耐不住,導遊講話了:「裡面正吃飯的人上了年紀,吃得比較慢,請大家稍安勿躁,他們再吃沒多久了,再來就換我們了!」遊客一聽哈哈大笑,吃過飯後,導遊又講了:「吃飽飯,好上路!」「一路走好!」好了!我們有一個寧靜平安夜,跟大家道晚安的時候了!希望,明天起「一路好走!」
壓力鍋!這麼高的地方,還有這種玩意,實在是進步!馬上悶燒鍋、微波爐就要上市了!
左前為ChuKong Ri,5,550M;右為Lhotse Shar,H8,393M!
左前為ChuKong Ri,5,550M;右為Lhotse Shar,H8,393M!